第五十章 靜待天時(第2/2頁)

“這老道似個通文墨的,怎麽會勸你分家遷墳?”

“或許是算錯了吧!”

……

景隆十四年。

錦衣衛愈發猖獗,指揮使馮忠隱有“內相”之稱。

緹騎探子監察天下,不少人因言獲罪,輕則關天牢反省,重則詔獄走一遭。

百姓道路以目,無人敢議論國事。

景隆帝依舊仁德慈悲,百官稱其有聖君之風,無為而天下大治。

當今內閣首輔姓杜不姓張,卻是張相親傳弟子,六部天官大半與張家有牽連,下朝了一起去張府議論國事。

張家權勢隱隱超過當年龍相,詭異的是神京風平浪靜,仿佛無人覺察一般。

周易心中疑惑,以此事詢問於肅。

“張家幕後有高人指點!”

於肅解釋道:“張家現在不會謀反,將來也不會,而是朝廷內外架空陛下,推太子繼位。正因不會謀反,就能得到百官、勛貴支持,甚至宗室也不會介意。”

“太子登基後,張家再逐漸交還權力,就會平穩渡過滅族之禍!”

於肅贊嘆道:“這等舉重若輕的手段,非文忠公不可,老夫這輩子是做不到了。”

周易嘲諷道:“張文忠手段再高明,也是個大貪官,賣國賊!”

“所以我不學他!”

於肅平日裏也頗為鄙夷張相,說道:“文忠公的布置很不錯,然而權力在手,誰又願意交出來,畢竟鎮國公有例在先。”

李武自願交出兵權,甚至牢中服毒自盡,換來的是滅門之災。

趙氏皇族的信譽,已經毀於一旦!

太子即使與張家有血親,然而坐上那個位子,心中就再也沒有親情二字。

周易疑惑道:“老於,你看的這般清楚,為何還要與張家作對?”

於肅搖搖頭,嘆息一聲。

“中宗晚年有意放縱,吏治武備時至今日,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再這般爛下去,恐生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