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點石成金的秘密(五)

【在說門捷列夫之前,或許我們還需要來了解一下原子這個概念。】【在今天一開始,我們就提到了原子。】

【元素就是原子的集合體。每一種元素中的原子都是相同的,所以他們也有著獨有的原子質量。】

幾個原子集合在一起組成元素。

然後,所有的元素放在天平上稱它們的質量。可以發現每一種元素都有著相同的原子質量。元素的這一點特性,和生物是完全不一樣的。

【化學家們就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測定了不同元素的原子質量。】

【於是,有一段時間,原子質量、性能、狀態呈現這些就成為了分類元素的幾項指標。】【然後,當化學家們把這些元素全都擺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就會發現一些很奇妙的事情。】在一次化學家們的學術聚會上。

德國的化學家德貝萊納正在講述自己這段時間的發現:

“我發現,鈣、鍶、鋇這三個元素,不僅化學性質相似,而且他們的原子量正好可以形成一個等差數列。”

鈣的原子量是40.078,鍶的原子量是87.62,鋇的原子量是137.327.

“還有,鋰、鈉、鉀這三種元素,它們的質地都很柔軟,而且還都能和水發生反應。最重要的是,它們的原子量之差都是8的倍數。

德貝萊納斬釘截鐵的道: 這些元素之間,肯定存在著某種規律。旁邊聽著的化學家們竊竊私語,眼睛也越來越亮:

如果可以發現並且掌握這些元素之間的規律,是不是就可以掌握萬物變化的規律?我們研究上遇到的一些問題似乎也就能迎刃而解。但研究來,研究去,這個課題的進展依然很慢。

百姓中一片沉默。

你聽懂了嗎?

沒有,你呢?

“慚愧,在下從剛剛講各種實驗的時候就聽不懂了。”

各種府學和國子監、太學等高等學府裏的學子們忽然就很懷疑自己的智商,唯有少數幾個可能平時對算術、機械等更在行的學子,一下子就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我覺得我應該去學這個。”有十三四歲的少年興高采烈的對家長說道,“我覺

得這個更適合我。

而那些什麽之乎者也,實在是看了頭暈。家長面無表情的問他: “那你看懂了?”

少年噎了一下,還是選擇如實的小聲回答: “這個什麽原子質量聽懂了表面,但是不懂其中的原理。不過之前那些實驗我看懂了也聽懂了。

他覺得做實驗挺好玩的。

家長的面色緩了緩,沉吟一下後道: “你若真喜歡,也不是不行,先觀察一段時間再說。”每次仙畫結束後,都會有一些相應的變化。

如今朝廷已經開了好幾個專業的學院,醫學、農學、生物、天文等等,甚至後面可能都還會綜合到大學裏面去。

而且,科舉取士和人才提拔也都在隨之發生變化。那誰知道,以後會不會有這什麽化學呢?

不過………家長頭疼的揉了揉太陽穴,這化學真的是聽不懂啊……以後可沒辦法輔導課業!

【也是在這個時期,門捷列夫終於要出場了。】【門捷列夫是俄國人,名字賊長。】

【他出生在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從小就是個天才。所以雖然家裏很窮,但是他的媽媽還是特意花錢將他送到了有著良好教育的大城市,聖彼得堡。】

【在那裏,門捷列夫14歲就進入了聖彼得堡國立交通大學,過了兩年,又去了聖彼得堡師範大學學習化學。】

【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就在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擔任了副教授一職,教授化學。而且人氣很高。】

門捷列夫走入課堂。

課堂裏已經擠滿了學生,還包括了一些旁聽生。

在他講完課後,學生們爆發了熱情的掌聲,送給這位年輕的化學教授。這也讓門捷列夫感到很高興,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更熱心了。

【當時化學界最火熱的事情莫過於各種新元素的被發現,門捷列夫想要給自己的學生們講授這些這些新元素,但苦於沒有合適的教材。】

【他想,要不自己編一本吧。】

【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門捷列夫對元素之間的規律發生了興趣。】

【後來,他又出去進修,和歐洲的化學家們溝通交流,參觀了很多的化學實驗室,獲得了化學博士學位。】

【1860年的時候,世界上舉辦了首次國際

化學家代表大會,門捷列夫也旁觀了。】來自於德國、法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的約140多名化學家們齊聚一堂。

他們在這裏商議一些化學界中有爭議的問題,並爭取在這段時間裏能夠達成一些共識。有一天爭論的問題是原子量的測定以哪一種方法為標準。

“我提議,就以阿伏伽德羅的測定方法為標準,這樣有助於解決我們一直以來的分歧。”意大利的一位化學家闡述了自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