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點石成金的秘密(五)(第2/4頁)

“附議。”

“我也附議。”

門捷列夫那時候還只是一個進修的學生,只有旁觀的資格。他將會議上達成的結果發回給《俄羅斯日報》,並寫道——一個新的化學時代即將來臨。

天幕下。

孫思邈的徒弟有些不滿的道: “也沒有說出來到底怎麽測定原子的那個什麽質量啊!”質量他可以從那個天平的畫面推測出來,大概和重量是類似的,也是一種量。但問題是,原子這東西連顯微鏡都看不到,怎麽測啊!孫思邈瞟他一眼: 就算是顯微鏡能看到,你能測出那些微生物的重量嗎?

他的徒弟略一思索: “可以先提純,或者是先分離……”他卡了一下殼, 只要能被看到,總有辦法可以想。

但沒看到的東西,難道全憑想象?

孫思邈輕咳一聲,他也沒有想出辦法,最後只能勉勵道: “這些東西,為師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就只能指望你們了。”

他徒弟默默的把視線轉移到自己的小徒弟身上。小徒弟眨了眨眼睛,打了個寒噤:………師父的眼神讓他好有壓力啊啊啊!!

【進修回來後,門捷列夫又回到了聖彼得堡,換了所大學繼續擔任他的化學教授。】

【在這個過程中,門捷列夫對於元素規律一直都沒有放下。他又重新測定了很多元素的原子量,】

【並且,他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門捷列夫愛好打牌,有一天他靈機一動,將現有的63種元素繪制成為了一張張卡牌。每一張牌上面都寫了元素名稱、主要性質和原子量。

他日常攜帶著這套牌,空閑的時候就拿出來玩一玩,將它們各種排列組合。同事看了有趣: “你這是在玩一種新的元素牌?”門捷列

夫道: 這有助於我找到它們之間的規律。同事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沒有再說話。門捷列夫玩這套牌玩了幾年,但似乎也沒什麽進展。

有一次,在連續工作幾天之後,門捷列夫趴在桌子上睡著了。

在他的夢裏面,這些紙牌似乎都活了過來,開始一張一張的飄在空中,並且有次序的排列成為了表格。

等到門捷列夫醒過來之後,他將夢中見到的表格記了下來。於是,元素周期表誕生了!

【當然了,做夢之說只是道聽途說,為這個故事添上一些神秘色彩。歸根究底是他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果,畢竟,作為一個天才,門捷列夫可是說過“終生奮鬥,必成天才”的人。】

【但是,用紙牌排列的方法看上去未免有點離經叛道,所以在剛提出來的時候,整個化學界對此是很不以為然的。】

俄羅斯化學協會的一次學術討論上,門捷列夫帶著他的紙牌參加了。

大家或拿出了自己的論文,或拿出了自己在實驗室中獲得的最新樣品,依次闡述這段時間的成果。

輪到門捷列夫的時候。他拿出了一套紙牌。

他把這些紙牌放在桌子上,然後就像是玩魔術一樣將紙牌排列成為了自己計算出的元素周期表。紙牌上被標了不同的顏色,當它們擺在一起的時候,看上去就像是光譜圖表一樣。

這些紙牌的排位就代表著元素之間的規律。

門捷列夫向大家介紹道: “這些元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進行分布排列。同一周期裏,從左到右,原子的半徑遞減,從上到下,半徑遞增。”①

路小柒用了圓球代替元素的平面圖,可以更清楚的看到這一點。

門捷列夫繼續道:

“而且,同一周期,從左到右,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從上到下,金屬性遞增,而非金屬性遞減……

等到門捷列夫講完,周圍的化學家們都緊緊的鎖起了眉頭。

他們覺得門捷列夫說得好像有那麽一點道理,但卻又覺得這些撲克牌簡直匪夷所思。“我發現您上面標注的原子量似乎和現在的有些不同。”有化學家提出疑點。門捷列夫很自信的回答: “因為現在的是錯的,我重新計算過了。”

大家: ……

有一位化學家忽然問道: “門捷列夫先生,我發現這個表格中有四個空白格,這代表了什麽?”

門捷列夫贊賞的看了他一眼,道; 這四個空白格是我根據它們排列出來的規律推導出來的,代表著存在但是還未被我們發現的新的四種元素。我將它們稱為‘類鋁‘ '類矽 類硼’。

比如這個‘類鋁’,我判定它的性質與鋁相近,原子量大概是68,密度為5.9 gcm。如果之前大家都覺得還有些道理,那現在門捷列夫的這個說法就讓他們完全無法接受了。

簡直是荒謬!新的元素怎麽可能就這樣輕松被你從紙牌中發現?!

不錯,毫無事實依據!

門捷列夫冷靜的道: “從積累的事實得出結論就是理論;而理論使我們能夠預見事實。”②但大家還是覺得他很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