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七)

朱棣低頭,不敢看朱元璋這會兒的臉色。

不過,朱元璋雖然臉黑了很多,但實際卻並不像他想的那樣暴跳如雷,只是深呼吸了幾下就面色如常了。

一個是因為程朱理學這事兒之前也講過了,現在不過是舊事重提。而且,現在新的大學和新的科舉方式也在逐步試行,所以朱元璋對這個已經不太在意了。

他甚至在心中帶著微微諷刺的想:這路小柒說得輕巧,若是換了她坐在自己這位置上,有一份宣揚忠君的更有利於朝廷統治的方案放在她面前,看她選不選!

而且……他對朱棣道:“八股文的好處可不僅僅在於好管理,對於貧困學子來說,這才是能讓他們能咬咬牙參加科舉的東西。”

民間的窮書生們也在討論這個。

“八股文雖然是僵化了一些,但對於我們這些窮學子來說,只考八股文就意味著只需要買那幾本書就行。比之前的支出可好太多了!”

八股文只考四書五經,所以他們只需要買固定的教材就行。

買書可是一筆大支出!

真正窮的人家,得到一本書都是可以傳給下一代的。

當然了,現在的書和紙筆這些東西都便宜了很多,尤其是新出的一種石墨硬筆,更是價格極低。

“現在加了這麽多科目,若是朝廷也能提供免費的教材讓我們來謄抄就好了。”他們感慨道。

買是買不起,但抄書還是可以的。

“應該會吧,聽說現在朝廷就在著人編撰數學的固定教材。”

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

仙畫不疾不徐的繼續——

【當然了,除了規定了八股文之外,明朝的科舉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最特別的一條就是針對朝廷高級官員,他們有了一個類似於培訓的制度。】

路小柒放了一張明清時學子們科舉的流程圖。

層層向上,如同過關打怪。

從童生開始,進行縣試、府試、院試,過關的人成為秀才,錄取率還不到十分之一。接下來,是鄉試,相當於省級大考,通過的人就是舉人,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

最後,才是國家級的會試和殿試。

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成為一甲前三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按照規矩,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另外,還有一些優異者會被選進六部成為觀政進士。

【翰林院的主要工作是編書,聽上去不怎麽吸引人,但實際如果後面想要進入到內閣這些核心機構,這條路是少不了的,所以翰林學士是很清貴的。】

【而翰林院也好,觀政進士也好,這兩三年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實習期和考察期嘛。】

【這一點就很棒。】

【不然,你們想想,一個學生,埋頭苦讀了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等他終於考上,從書堆裏走出來,然後一下子就成為

了要決定國家策略的人,或者是主管一地民生的人,可不可怕?】

【這簡直就是一個恐怖故事好麽?!】……

百姓們原本不覺得什麽,畢竟幾百年來上千年都是這樣操作的,已經習慣了。

但現在被路小柒這樣微微帶一點驚悚的語氣一說,那些覺得能認字的讀書人就很厲害的人暫且不說,另外一些見過世面的有自己的想法的人忽然也覺得,對啊,這難道不可怕嗎?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有秀才大聲辯解道,“書中當然也講了各種道理。”

這話聽上去,糊弄一下普通百姓是可以,糊弄官府中的老吏卻不行。

有一老吏正在家中,看到這兒的時候,笑呵呵的道,“所以這就是為什麽有經驗的會給自家新上任的子侄輩請一位有經驗的師爺帶在身邊。”

有的能跟著師爺學出來,有的可能學了幾年還是個酒囊飯袋。

他的小孫女疑惑不解的問:“既然師爺這麽厲害,那為什麽不索性讓師爺當官呢?”

老吏一愣:“哎喲,爺爺這還真被你問住了。”

答案當然很簡單,因為師爺沒通過科舉,或者是根本沒科舉的資格了。

但這答案就是天經地義的嗎?

老吏想起自己接觸過的那些可能在考試上擅長但對民生事務和斷案一塌糊塗的糊塗官們,也忍不住要嘆口氣。

唐朝。

長孫無忌忍不住說了一句:“這就是世家子弟更好用的原因。”

世家子弟們,往往很小的時候就跟著自家當官或者是管事的長輩們學習各種人情世故,眼界更寬闊,見得多了,處理事情的手段也就更成熟。

魏征反駁他:“可若是一直只是任用世家子弟,那平民子弟更出不了頭。”

兩人爭論起來。

李世民見也吵得差不多了,伸出手來往下壓了一壓,殿內頓時變得一片平靜。

“所以,朕倒覺得這個所謂的觀察期和實習期很有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