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七)(第3/4頁)

大部分的臣子都站在廢科舉的這一邊。

洋人的堅船利炮摧毀了他們所有的信心,也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缺點,只是,是在一種痛苦而無可奈何的情勢之下。

最後,光緒帝下定決心道:“諸卿家說得有理,朕決定,從今日起,廢除科舉!”

消息傳出,已經寒窗苦讀十幾年的讀書人們痛哭流涕。

各地一片哀聲。

【有識之士們開始轉向西方,研究現代學校的模式,試圖師夷長技以制夷。

【西方為什麽實行的是大學制,而東方實行的是科舉制?】

【科舉制天然就落後於大學制嗎?】

【當然不是!】

【太學和大學有什麽區別嗎?並沒有!在中世紀的時候,西方的普通市民階級考入大學,同樣是他們向上晉升的一條重要道路,這一點和咱們唐宋明清時期沒什麽區別,甚至咱們的教育體系的普及還要更優越一些。】

法國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正在和自己的友人對談。

他們在設計自己理想中的文官制度。

伏爾泰道:“我認為我們在設計法國的文官制度的時候,需要參考一下遙遠東方國度的科舉制度。”

“通過層層嚴格考試的人才能進入……衙門任職……人們全然不可能謾想一個比這更好的政府……。”

兩人又談論起西方的大學制:

“我贊同你的觀點,就好像我認為中世紀大學對人類的最大貢獻是把世間事務的管理,也就是世界的統治,放在受過教育的人們的手中。”

過了一百多年,英國的一位歷史學家湯因比在和日本的一位學者進行對話的時候,曾

經這樣說:

“實際上現代英國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封建帝制時期的華夏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

【所以,在中世紀和之後的歐洲,只是因為中央政府並不強勢,所以他們並沒有發展起大規模的統一科舉考試。】……

只能說,馬克思不愧是偉大導師,他那句話一說出來,立刻讓各個朝代的帝王們都眼睛一亮,甚至都顧不上聽後面的內容了。

嬴政陡然站立起來,顯然心情激蕩。

“妙啊!”漢武帝放下酒杯,越想越覺得這句話簡直妙不可言。

雖然他對“險惡”的這個用詞有些自己的看法。

“施之以利,那麽,自然他們就會主動的維護起這份利益。”在他身邊的東方朔很快就領悟到了其中真意。

這的確是一種帝王手段。

或者說上位者的手段。

只是,他很快想到了另一點:當施以的利太多之後,那這兩個階級會不會反客為主?變成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他不敢細想下去,只覺得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陽謀——即使你知道發展下去的後果有可能會演變至此,但是巨大的誘惑擺在這裏,那麽就不得不照著這條路子來走。

“果然險惡。”他喃喃道。

當然了,這些也僅限於帝王將相們會思考的範疇,普通人更關注的還是科舉居然就這樣被廢了!

原本還在爭執著各種觀點的學子們都不約而同的停下了辯論,變得有些茫然四顧。

科舉被廢了,他們怎麽辦呢?

有人也想得長遠一些,大學已經在建了,那說不定過個幾十年甚至是十幾年,現在的科舉也會被慢慢的被廢掉。

只是不知道,會是一種什麽樣的形式來取代它?……

【雖然沒有科舉,但西方的大學同樣是擇優錄取。】

【只不過,因為社會世情的不同,除了做官之外,他們還有很多其他的出路。商人、律師、法官、醫生、教師、手工業者等等。】

【而這些職業,在華夏古代,很多都是被歧視的。讀書人一旦要摒棄科舉去做這個,會被視為失敗者,基調往往是悲涼、淒慘的。】

兩落第秀才正在小茶館裏互相傾訴自己的煩心事。

“你現在可找到了出路?”

被問到的人哀嘆一聲,“現在暫時幫人寫訴狀,賺些銀錢罷了。”

“訟師倒也不是不行……”

“好什麽呀!”那人幽幽道,“搬弄口舌之輩,說出去都不好聽,你呢?”

“我丈人給我尋了一個書館,在裏邊當個教書先生,暫可養家糊口。”

“教書先

生,也還過得去。”

話雖如此,看兩人的神色和語氣,明顯是郁郁不得志的。

半晌,他們下定決心:“還是再考一次吧,說不定,這次就能榜上有名呢?!”

【還有一點,或許也很重要。】

【拿歐洲幾所最古老的大學舉例,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成立於1088年,英國牛津大學創辦於1096年,北宋時期,而劍橋大學創辦於1209年,我國南宋時期。巴黎大學同樣是1200年建校。】

一座座大學出現在仙畫裏。

它們都有著很悠久的建築,跨越幾百年甚至是近上千年的時光,依然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