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科普館‘刷屏’與周邊設想(第2/4頁)

每個人都有。

這也太棒了吧。

擁有一幅屬於自己的作品,對於普通人來說吸引力十足。

自己在本子上寫寫畫畫不夠鄭重,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畫作。

但以插畫的形式進行署名,然後一起存放於相冊之中,便有了極強的儀式感和滿足感。

我的老天,花間集怎麽會有這麽多的奇思妙想。

明天必須體驗一下。

科普館第一天閉館後,花間集的留言區一片火熱,都在感慨今日的奇妙之旅。

“誰懂,剛來到序廳就被震撼到了,6000多年的古銀杏和5000多年軒轅柏,古木參天、枝幹濃密到看不到頂,不愧是生命之樹!”

“我也是,哈哈。我和我媽一起過來,我說這兩棵樹是假的,她根本不信(笑哭),太逼真了。”

“攝影廳的景色也非常逼真,明知道是假的也不敢從王蓮葉子上下來。”

“對對對,我都是站在最中心,唯恐掉水裏,23333。”

“看到圓盾豬籠草的時候才真的驚到我,仿佛一瞬間就去了婆羅洲的原生態環境,嘗試著伸手,居然真的摸到了籠子!

有沒有哪個大佬解釋一下,這到底怎麽做到的?”

“應該是一種感官模擬,元宇宙概念體,需要極高的精度和靈敏度,目前仍在研發之中。”

“臥槽,這麽牛!反正我在其他地方沒見過。”

“沒見過+1”

“不止這個,好多科技我都沒見過,這次真是長見識了。”

除了討論高科技和虛擬場景,還有大量遊客對植物印象深刻。

“走滅絕植物階梯的時候我都要哭了,看著那些滅絕的植物在眼前枯萎,好難受啊,嗚嗚嗚嗚。”

“我也。中間一度想下去,幸好上面的都活了,印象特別深刻,到現在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

“剛才去查了下,像普陀鵝耳櫪等瀕危植物都被保護起來了,大松一口氣。”

“你們有人去看‘野生古銀杏的演變’嗎!臥槽,震驚我100年,能存活下來太不容易了。”

“嗚嗚,沒看到。我去的時候人太多,工作人員都不讓進了qwq”

“看了!四次物種大滅絕,簡直無法想象它們怎麽活下來的。”

“看完特別觸動,很想為它們做點什麽。”

“有什麽瀕危植物保護組織可以捐款嗎,雖然我捐得不多,但很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我也是。”

……

與此同時,W市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花間集科普館’刷屏了。

尤其是帶著孩子去體驗的,發現孩子一個個興致高昂,待在裏面就不想出去,根本不用大人關注,自己就玩得很high。

這裏的科普不是死板的介紹和單一的展出,而是將科普靈活地融入到每一個環節之中,采用各種新穎的方式呈現,讓孩子在驚嘆的同時對植物有了認識,產生興趣,學習氛圍濃厚。

每一位家長皆對此欣慰不已。

“我家的大寶說要給豬籠草抓蟲子吃(笑哭),今天回來真的在花盆裏抓蟲子,還說要栽一棵銀杏樹,不能讓它們滅絕。”

“孩子特別喜歡花間集,哪怕排隊都要去答題,說有鯨魚為他鼓掌,明天還要去。”

“今天囡囡在科普館待了一下午,走的時候差點哭了,說不想走。他爸爸哄了好久才肯離開,明天肯定要繼續過來的。”

……

蘇彤所在的家長群裏也是一片討論聲。

寒假一到,放假後都沒什麽人說話,今天卻一反常態地活躍起來。

“花間集植物園新開了科普館,可有意思了,別說女兒,我自己都想去,那裏的布置就跟未來科技空間似的,大開眼界,推薦給你們,”

“我今天也帶雨航去了。

臭小子本來說沒意思,要在外面等;沒一會兒就找不見人,原來在攝影展廳。跟著旋轉屏幕把所有作品看了一個遍,叫他都不出來,嘖。”

蘇彤以往在家長群裏發言不多,這次卻忍不住想要分享:“我家昊澤看了古銀杏的影片,出來就說以後要當植物學家,要保護銀杏樹,把我都給驚到了。”

“這孩子覺悟很高啊。”

“當植物學家好,科研人才!”

“好好培養,沒準以後真會進入這個領域。”

“和我家女兒想的一樣。

她從瀕危植物展廳出來之後也說要當植物學家,保護野生兜蘭。當時我聽到的時候那個欣慰,她還是第一次說出這番話,說明真的喜歡上了植物。”

“花間集植物園是吧,我明天也帶兒子去看看。”

“我也去,到時候一起。”

“行。我聽說人很多,咱們早點去。”

今天是科普館第一天開放,葉晗一直在關注相關消息,確認效果如何。

閉館之後,王蕓負責統計數據、梳理大眾的意見和反饋;柳藝則查看公眾號和其他社交媒體的動態,以防有不好的評論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