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茶室規劃(第2/3頁)

我的老天。

30畝的茶園居然能產出這麽多的頭采茶,他當初以為最多四五十斤頂天了,可如今的產出是他預想的近三倍。

不僅如此,采摘的全都是粗壯的芽頭和芽比葉長的一芽一葉,最後兩天的嫩芽因為長勢甚至比前面的還要粗壯,品質高到嚇人,全都是貢品級!

全都是。

哪怕本地老牌茶葉品牌-鳳嶺集團,用母樹扡插的數百畝茶樹都很難達到這個品級,產量更是遠遠不及。

誰能想到產出這麽多貢品級茶葉的茶園只有30畝?

誰能想到啊。

花間集的茶樹還是去年剛移栽的,簡直不可置信。

思來想去,大概是花間集的風水比較好,不僅茶樹,原本枝幹斷裂的蟠桃古樹也枯木逢春,成為了W市市民眼中的神樹。

的確很神。

“葉園長,您看,你有123.4斤的頭采茶,能不能分我幾斤?”

馮老板羨慕得眼都綠了,沒事就跟在葉晗身邊:“就5斤,不,3.4斤,您把最後的零頭分給我就行。”

到時候用來招待貴客、或者經常前來消費的老客戶也行啊,一定能提高客戶黏性。

葉晗最後還是答應了。

不然感覺自己的耳朵會被長期荼毒。

好在這次產茶量超出預期,倒也不覺得有什麽。

……

頭采之後,很快就到了明前茶的采摘時間。

花間集的茶樹十分繁茂,普通茶樹的一根枝條大多長12、13個芽,而在這裏每個枝條都有16個以上的芽葉,一芽一葉初展,嫩芽由玉白色變成淺綠,鮮嫩肥壯,適合采摘。

二十多名采茶工一大早便在茶園中忙碌起來,中午休息一會兒,只要陽光不強烈,下午1-3點也能采茶。

遊客們上午入園,能看到他們穿梭於一壟壟茶田中的身影,婦女們帶著頭巾、穿著舒適的采茶服,湊近了能聽到她們的歡聲笑語,有一種原生態的自然。

不過茶園是封閉的,遊客不能進入。

但站在山腳下往上看,那階梯狀整齊分布的綠色,讓人在忙碌的生活之余,不由得感覺到了幾分屬於田園的悠然。

一時間竟然有些羨慕。

這是與他們截然不同的生活。

有人將拍到的照片發到了社交平台,引起了一番熱議。

“采春茶感覺很有意思,好想去體驗一下。”

“哇,穿梭在茶田之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環境優美,這個工作真不錯。”

“其實很累的,一般人幹不了。”

“確實,我老家的姑姑就是做這個的,每天采茶好幾十斤,累得腰酸背痛。”

“啊,這麽辛苦?我還以為很輕松呢。”

“賺得都是辛苦錢,就現在這段時間最高,5月之後就不行了。”

“我聽一個采茶的朋友說花間集給的工資很高,大家擠破了頭想去。”

“我一點都不意外。想想上次的婦女節的福利待遇就知道了,花間集的員工待遇讓人羨慕。”

“大概什麽時候上新茶?想念桂花烏龍茶包了。”

“想念+1,不過幸好之前存的多,嘿嘿。”

“學到了,這次我也多存點。”

……

有四位茶農監督采茶工人,葉晗不用時刻待在茶園,只需要每天驗收成果即可。

明前的采摘標準比頭采茶要低一些,采摘時間可延長至下午3點,加上這個時期一芽一葉初展,數量繁多,所以采茶工們一天能采集20-30斤芽葉,效率提高了很多。

第一天的采摘量達到了702.3斤,預計制成幹茶約170斤。

可謂大豐收。

馮老板的茶園今年的收獲也十分不錯,40多名茶工一天采茶近900斤,采到的茶葉芽葉均勻,形狀舒展,比前兩年的質量都要好。

不過跟葉晗的放在一起,就能發覺档次明顯差了一截,長度和粗度遠遠不及,也不如對方芽頭肥壯,葉片鮮嫩,色澤鮮亮。

對比也太明顯了。

唉。

馮老板嘆了口氣,隨即想起葉晗答應過要給他留一部分,不由得生出萬分期待。

得知對方要開茶室,他卻並不擔心。

花間集一看就是往高端茶方向發展,他的茶舍定位中端,客戶的重合率很低。

再說,兩人的茶室離得很近,對方吸引客戶前來的時候沒準也會來他這裏看看,帶來更多的客流量。

馮老板的茶舍去年都快倒閉了,卻被花間集拯救,合作後生意越來越好,可以說葉晗就是他的貴人。

這次,他有預感,自己或許還能再上一個台階。

采春茶持續時間約20天,從3月中下旬一直到4月中旬,再經過攤放、殺青、烘幹等一系列步驟,茶葉的外包裝等,上市基本都要在5月份。

葉晗提前將茶園腳下的一處空地樹立施工標識,並進行全方位遮蓋,準備建造一處150平米的茶飲區,分為上下兩層,二樓為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