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疫情(第2/4頁)

蘇維民不想叫自家人在風口浪尖上。

愈發地淡化黎善在這件事中的存在感:“我家小兒媳婦在技術部,技術部的老劉以前是軍醫,就過去把她請過來了,老劉一看就知道是水痘,我也知道水痘的傳染性很強,於是立刻就開始通報全廠。”

可就算如此,還是晚了。

好幾個孩子夜裏都燒起來了。

“廠裏的藥也不對症,小兒媳就跑了一趟縣醫院,買了不少藥回來,又怕太苦了孩子不吃,這又是加糖又是用鍋子炕的,總歸事把藥給喂下去了。”

所以是誰想的這個主意,誰也不知道。

畢竟當時太亂了,指不定誰出了個點子,大家覺得好,就這麽幹了。

這話蘇維民說的理直氣壯,張憶國還是意識到蘇維民小兒媳在這裏面的重要性,他也是受過苦的人,自然明白蘇維民想要維護兒媳婦的心情,便沒再追問,而是點了點頭,將剩下的粉末拿過去,又去研究室找出藥物烘幹機,打算自己親手制作一份試試看。

要是藥效和原漿差別不大的話,倒是可以生產一批出來,不說銷售全國,至少將這次的水痘病毒先給清理了。

所以還挺著急的。

蘇維民將事情交給張憶國後,還有些擔心黎善鬧情緒,畢竟這藥是她先實驗出來的,如今交給了研究所,日後這藥的名聲,也會全歸研究所,到底對黎善是不公平的。

黎善卻巴不得這樣呢。

“我也就是瞎貓碰上個死耗子,又不是專業的,要是這方法你們覺得好,盡管用就是了。”

蘇維民卻不願意:“這方法是你想的就是你的,我們廠也不可能占工人的便宜,雖然不會宣揚,但也會給你記一功,年底評選的時候,肯定要給你頒個獎的。”

這樣的創新精神還是需要鼓勵的。

萬一以後工人們也能想出其它的好點子呢?

蘇維民都這麽說了,黎善也只好點頭答應,好在只是記著,沒宣揚開來,否則可就麻煩了,她目前還只是個藥廠新兵,太跳脫的話容易引人注意。

蒲地藍顆粒劑的事情告一段落,剩下的藥物生產就是蘇維民需要煩惱的事情了。

藥廠水痘戰役取得階段性成功,孩子們各方面的情況都算良好,成年人感染率低,就算感染了,也能靠自己的抵抗力扛過去,實在燒的太厲害了,醫務室會給打退燒針,只要沒燒成腦炎,一般問題都不大。

同藥廠相反,縣城裏的水痘越來越嚴重,甚至已經有孩子燒壞了腦子,感染了水痘性腦炎。

本該熱鬧的街上也人煙稀少,走在路上都時不時的能聽到呼喊聲。

縣政府很快將這件事上報去了市裏,卻得知市裏也有不少孩子感染了水痘,最後縣領導咬咬牙,直接越級上報去了省裏,本來白馬縣就跟省城距離就很近,縣城裏的老百姓就算要出去玩,也不是去市裏,而是直接去省裏,甚至在藥廠搬遷過來那一年,還有流言說要把白馬縣的管轄權直接規劃給省裏。

所以省裏對白馬縣的扶持一向力度不大。

縣長去市裏求援,結果市裏也亂作一團,他不僅沒能求來援助,反倒帶了一身任務回來了,市裏要求他跟藥廠接洽,請藥廠趕緊制作出一批針對於水痘的特效藥來。

縣長心裏苦啊。

藥廠雖然在白馬縣,但卻是省城的廠子,他壓根沒辦法要求他們制作特效藥。

更何況,特效藥就那麽好制作的麽?

市裏領導一句‘要求’,藥廠就能造麽?據說藥廠上半年的項目都已經排滿了,如果突然轉變生產線生產水痘特效藥,後期藥廠的損失誰來承擔呢?

藥廠雖然不是國家級別,卻也是省級別的大藥廠了,人家有自己的工作流程。

市裏領導那一幅憂心忡忡卻又略帶壓迫的態度,叫縣裏領導實在扛不住,回來就直接拼著政治前途不要越級上報,把水痘的事捅到省裏去了。

省裏確實也有水痘病毒,但由於人口基數大,再加上可能是後來蔓延過去的,目前還沒引起省裏的重視。

白馬縣縣長這一捅,直接捅了馬蜂窩似的

各大小學中學都開始檢查,一旦有發燒的,起疹子的,全都讓回家隔離去了,省領導又給藥廠下命令,要求他們立刻全力以赴研發水痘病毒的特效藥。

蘇維民自然接下了這個任務。

而接下這個任務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省裏迅速幫忙大批量調撥幾種中藥和糊精,黎善趁機又提議了幾種輔料,這能在原有的基礎上,讓藥效更強,見效更快。

蘇維民也迅速空出兩條生產線,全力生產蒲地藍。

最終,在全方面努力下,三天後,第一批蒲地藍消炎沖劑被生產了出來,這些消炎沖劑第一時間送往各大醫院,醫生們在確定這個沖劑的藥效後,便趕緊給高燒不退的孩子開了這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