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得到狄思科的答復後, 《20年20人》欄目組很快就派人來跟他對接了。

來人是個頭發有些稀疏的中年人,據說是欄目組的總編導。

狄思科見了人以後就笑道:“周導怎麽還要親自來跟我對接?”

“哈哈,”周峰與他握手說, “我對狄總這一期還挺有想法的, 兼任了您這一期的執行編導, 希望能拍出最好的效果。”

《20年20人》一共分為20集,每個人的經歷就是一集。

比如介紹狄思科的這期, 就叫《狄思科》。

周峰是節目總編導和總策劃, 所有人物的拍攝內容都要由他過目,但他只負責親自跟兩個人對接,一個是體操王子,另一個就是狄思科。

這兩個人給了他很多靈感,他覺得自己這次一定能制作出好作品。

狄思科問:“周導, 咱們從哪天開始正式拍攝?大致取景地點在哪裏?”

“我們的攝像已經就位了,您要是方便,咱們隨時都可以拍。”周峰介紹了大致流程,“先在室內對您做個采訪, 然後我們會拍一些您日常生活中的畫面, 以及一些重要的文獻資料,比如您能夠公開的工作筆記、工作日志、日常隨筆、散文等等。”

畢竟要給觀眾展示的是一個立體的人物, 生活中不能只有工作。

節目組還想通過一些生活細節,挖掘人物成功的深層次原因。

狄思科聽了他的話就謙虛道:“我其實不算真正的成功,我的成長和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時代造就的,如果換個時代生存,我可能還是那個貪玩的胡同小子。”

周峰覺得他似乎有了談興, 就問:“狄總,咱們現在可以開始嗎?您需不需要換身服裝?”

“可以啊, ”狄思科在自己身上瞅瞅,襯衫加毛背心還算得體,也就不用換服裝了,“那咱們就先在我辦公室聊聊吧。”

周峰示意攝像和燈光準備,而後又順著剛才的話題問:“您說自己是個胡同小子,能說說您的成長環境嗎?”

“我其實跟這個時代的大多數北京青年一樣,出生在四合院,成長在胡同裏。家裏一共六個孩子,我是小子裏排行最末的,上面還有四個哥哥,所以小時候除了吃喝,沒有別的煩惱,前面有大孩子頂著呢,再前面還有父母長輩,家裏有什麽事都不找我商量,我也不用操心。”

周峰很感興趣地問:“我特意看過您的資料,您83年就以很不錯的分數考入了經貿大學,您小時候學習好嗎?”

“不好啊,哈哈。小時候學習真不怎麽樣,以致於我現在都不敢太過苛求孩子的成績,畢竟我小時候也沒做到嘛。”狄思科很坦蕩地說,“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裏能供每個孩子上學,讓每個孩子健康長大就很不錯了。父母既要上班養家,又要收拾屋子做飯,根本沒有精力管孩子的學習成績。”

他經歷過的這些周峰也經歷過,便贊同道:“確實,當年住在四合院裏,需要自己燒爐子,買煤、買柴火,春夏修屋頂、糊頂棚,秋天儲秋菜,都是不小的工程,家裏有幹不完的活。父母沒精力管孩子,都是讓大的管小的。”

“對,我家也是大的管小的,不過我幾個哥哥學習跟我一樣,在學習成績這方面沒人太苛求我。”

“那是什麽原因讓您的成績突飛猛進,考上大學的呢?”

狄思科嘆息道:“一個人的成長總是需要契機的,我的契機就是父親的突然離世。當時我才十來歲,我妹妹更小。家裏的主要收入、住的房子和重體力活,以前都是由我父親支撐的,這個人突然不在了,對我們一家子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那會兒我還小,在家裏沒什麽話語權,也幫不了大忙。父親沒了,就聽母親和哥哥的話。”他笑了笑說,“我一直很感謝我的幾個哥哥。當時我大哥接了我爸的班,是家裏唯一拿正式工資的,三哥去體校當了運動員,由國家培養。他倆是我家發展最好的,要是按部就班過日子,把弟妹拉扯大就分家各過各的,他們也能過得很好。”

周峰語氣篤定地說:“但您哥哥沒有。”

“對,當時我大哥二哥三哥已經能頂門立戶拿主意了,正好那幾年國家恢復了高考政策,我們胡同裏有個叔叔考上了大學。當年的一個大學生,能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因此,我三個哥哥就拿定了主意,供三個最小的弟妹讀書考大學。”

“所以您就開始奮發圖強,認真讀書了?”

“不然呢?成長就是一瞬間的事,父親沒了,母親一個人的工資養不起六個孩子。在嘗過了受窮和挨餓的滋味後,沒有其他改變現狀的辦法,那讀書就是我當時最好的選擇。”

“為什麽說是時代造就了我呢?”狄思科笑道,“我要是早生幾年,國家還沒有恢復高考,那很可能剛成年就要進廠當臨時工了。當時還是接班制,我家沒有其他班可以接了,我就只能當臨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