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不想當翻譯家的廚子不是一個好鋼琴家(第2/2頁)

“我聽不明白你在說什麽,她們不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嗎?而且這事兒跟良琴有什麽關系?”

“那你告訴我,為什麽在良琴面前彈那首曲子?”

“我看大家太興奮了,這份狂熱和失志對學習沒有幫助,彈首曲子給他們放松一下。”

“真是這樣嗎?”

王陽語帶遲疑,一臉狐疑,林躍的認真和義正言辭讓他有一種茫然若失的心理,尋思難不成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本想吃頓好的,嘗嘗洋酒是什麽滋味,誰知道最後變成這樣,你說說,我到底做錯了什麽?”

王陽給他搞糊塗了,你要說林同學單純吧,但是想想這家夥開學以來做的那些事,跟單純完全不沾邊兒,你要說這家夥狡猾吧,那一張真誠臉看得他滿心愧疚,因為孟曉駿讓他去請人時他就有過“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的想法。

“沒喝過洋酒?”

林躍搖頭道:“沒喝過。”

“走,我帶你去喝。”

心存歉意想要彌補也好,嘴癢饞酒也罷,王陽非常瀟灑地一揮手,倆人坐上了開往隆福寺的公交車。

……

隆福寺自古以來就屬繁華地段,以前叫廟會一條街,賣什麽的都有,不過後來商業重心南移,隨著王府井大街、東安市場的興起,隆福寺的玉器、古玩商店也隨之減少,只有風味小吃、日用百貨、戲曲雜耍一類的平民化商業機構留存下來。改革開放後,“自行車、縫紉機、手表”這三大件逐漸沒落,新三大件“電視、冰箱、洗衣機”還未風靡全國,這時期如果談精神追求,最時興的一個詞叫“交誼舞”。

機關單位經常舉行舞來招待貴賓,市民下班後會在廣場、胡同口等地相約舞蹈,連大學校園也不能免俗,節假日的食堂成了老師和學生們的娛樂場,王陽就熱衷於參加這樣那樣的舞會,甚至本校的舞會已經無法滿足他,經常跑到隔壁高校覓食,因為他的打扮很潮,很紮眼,總能吸引女學生的目光,而那些男性自然不會高興。

就說去北郵那次,要不是腿快,搞不好現在還躺在醫院的病床嗚呼哀哉。

關鍵是吧,也不知道是受社會風氣影響,還是這貨就喜歡過嘴癮,天天只撩不上。

除了上述舞會場所,市裏還有幾家商業性質的舞廳,但是規模不大,隆福寺中段就有一家。

隨著改革開放和中美建交,一大群外國人帶著類似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想法湧入中國,尤其是CNN,華盛頓郵報這些媒體公司旗下的記者,他們在美國經常參加各種舞會、酒會,來到這邊自然不會清心寡欲,於是這幾家對普通人而言算是新鮮事物的舞廳,成了他們的專屬聚會場所。

也只有在這裏,才能品嘗到來自海外的酒水。

“威士忌,兩杯威士忌,加冰。”

當王陽哼著小調,非常瀟灑地把鈔票遞給服務員,指著酒架上放的尊尼獲加黑牌沖服務員遞眼色時,一個女人朝他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