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節 趕上了(第2/2頁)

斥候遲疑了一下,“也就一般吧,因為前面黑漢嶺堡和周四溝堡,才是要隘所在,駐紮宣府軍警備程度很高,所以相對來說在後邊的永寧縣城就沒那麽緊張。”

黃得功點點頭,斥候說得沒錯,黑漢嶺堡和周四溝堡才是直面察哈爾人的第一線,永寧更多的是作為二線屯兵和物資的所在,一旦前線吃緊,那麽這裏的兵就要調過去,但是平時常駐駐軍數量並不算太多,只是人來人往,調動十分頻繁。

翻過峪口,黃得功和左良玉都知道是該歇息了,否則脫力之後掉隊的人就會大增。

但是也不能休息太久,一旦身體冷了下來,在想要保持原有速度進發,就難了。

很快隊伍又重新集結起來,穿過邊墻下的通道,沿著山間谷道一路向西,蜿蜒而下。

在距離四海治只有三裏地的時候,兩部終於停住了腳步。

雖然四海治是一處堡寨,但是這處堡寨卻不簡單,這裏是黑漢嶺堡和慕田峪之間最重要的堡寨,不但要負責策應整個宣府鎮最東段的這一段邊墻,一旦察哈爾人從山間小路突破了邊墻蜂擁而入,那麽四海治的駐軍要在第一時間迎上去,堵住他們的去路。

這裏尋常是駐紮著宣府鎮的一個營,但基本上很難滿編,大概就在兩千人左右,如果在加上前線烽燧塢堡裏的駐軍,大概就在三千人左右,但都是實打實的精銳。

“昆山,就在這裏暫歇吧,去幾個人打探一下形勢。”黃得功抹了一把額際的汗珠,擡起虎目遙望,“我估計四海治所裏邊駐軍不會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多,牛繼宗既然要率大軍東進,肯定要抽調大量精銳集結,四海治這裏不可能一兵不動,總計能保持一般就算不錯了。”

“但願如此,說實話,我也不太想和宣府軍打這一仗。”左良玉嘆了一口氣,“你說咱們去打察哈爾人打女真人哪點兒不好,卻非要內部先來這麽一下子,只可惜軍令難違,只得說一聲抱歉了。”

“怎麽你現在也變得多愁善感起來了,在遼東時候可從來沒見過你這般?”黃得功沒好氣地道:“這樣一個立功機會,別人求都求不來,你倒好,居然還挑三揀四起來了。”

“嘿嘿,就是隨口發發牢騷罷了,這等好事兒,輪到別人頭上,他們也未必吃得下來,這三天走了一百多裏地,換了咱們兩部,其他哪個吃得消?”左良玉笑了起來。

“行了,安排弟兄們趕緊去吧,別耽誤正事兒。”黃得功一心想要立功,這一趟這麽辛苦,若是不能拿出點兒像樣的戰績出來,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下邊的兄弟。

黃得功和左良玉部都是標準的遊擊部,三千人滿編,另有一百專門的輜重後勤部,但是黃得功部另外多配了三百人作為機動。

也就是說二部滿編六千五百人,其中基本戰鬥力是六營一千八百火銃兵,然後三營長矛兵和一營刀盾兵,這和京營兵力配置有所不同。

這是因為兩部都是負責駐守邊墻周邊要承擔其野戰任務的邊軍,單單是靠火銃兵很難完全適應這種以山嶺、邊墻和溝谷一帶不易展開的狹窄地形,所以需要因地制宜進行一些調整。

像黃得功部三千四百人滿編,他就除了一千八的火銃兵外,長矛兵九百人,刀盾兵原本只有三百人,但黃得功覺得在野戰中刀盾兵有些時候比長矛兵更靈活,可以適當加強,所以他將這個機動營以刀盾兵為主,這樣他就有兩營刀盾兵六百人。

二人一揮手,兩部都有各自的哨探斥候,各自出了兩三人,見了面打了招呼,便迅速沿著山道向著東面潛行而去。

宋志寶是本地人,事實上斥候一般都是選本地人,懷柔和延慶這邊很近,甚至許多鄉間都是沾親帶故,所以他來延慶這邊很熟悉。

他和另外一個夥伴劉柏山還沒有來得及接近四海治所,就覺察到了一些不對。

一是通過來的路上幾乎無人,二是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在堡寨前方有馬蹄聲聲,黃塵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