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玄德,我答應你(第3/3頁)

這是公有的,而非私有的。

劉備很明確的說了,從今往後,包括他劉備在內的所有個人,也將不再以個人身份和家學傳人身份招收門生弟子。

所有人都應該在以太學為首的官方學府裏求學,跟隨官方老師自由學習經典,而不應該去找什麽私人老師做什麽私人的門生、弟子。

在上諭之中,劉備還明確規定,經典歸公之後,劉備會以經師的身份參與到《五經正義》的編撰工作之中,將數百年來大家爭論不休的儒家經典的分歧全部理清。

所有不同的字形,讀音,理解,以及各家不同的說法,全部都會在《五經正義》當中得到最合理的解釋,而且為了方便大家閱讀,劉備還宣布會開創標點符號,用於斷句。

他會將朝廷以及天下學者共同認定的最合適的文本用標點符號完成斷句,然後頒行天下,讓天下人不需要學習句讀也能讀書,省去這一學習環節,減少學習的難度和門檻。

這份上諭的發布可以說是傳到哪裏,哪裏的識字群體就虎軀一震,大為震驚。

甚至於在發布之前,在劉備召開內部會議的時候,就引起了與會人等的集體震驚。

可以說句都這玩意兒在這個年代是區分讀寫型選手和正兒八經讀書人之間最重要的東西,學會了句讀,掌握了句讀,才能成為一個讀書人,否則就是個簡單的讀寫型選手,不具備自我學習能力。

而一旦一種公開的得到全面認可的斷句方式被創造出來,並且運用在書本文章之中,讀寫型選手和讀書人之間的差距就被抹平了。

用東漢時代的術語來說,識字庶民、豪強與士人之間的距離就被人為抹平了。

那大家就都是讀書人了。

甚至於一般讀書人和有家族作為支撐的士人之間的區別都會開始縮小,各類知識的學習難度會進一步縮小,讀書人群體的進一步擴大將成為事實。

原本大漢只有三五十萬正兒八經掌握足夠學識的士人,而一旦標點符號普及,句讀成為歷史,這個數字將在短時間內擴張十倍不止,且隨著時間推移,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多。

到最後,讀寫可能成為每個大漢子民都能掌握的基礎技能,讀書人也不再是那麽天之驕子一般的存在。

明智的官員們紛紛對此感到驚訝,並且對此感到擔憂。

剛剛跟隨劉備沒多久、正在內閣任職的蒯越就預料到了這一點,然後提出了一點擔憂。

“陛下,這自然是好事,眼下來看也是好事,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後,或者三十年之後,掌握學識的人可能會遍布大漢,那麽多掌握學識的人,而大漢會有那麽多的官職能夠提供給他們嗎?

沒有學識的人是最好統治的,擁有學識的人是很不好統治的,一旦心有不滿,一群人聚在一起,就能給大漢帶來巨大的麻煩,因此臣建議,此事還是從長計議比較好。”

蒯越的想法也是一部分官員的想法。

他們紛紛提出劉備降低學習難度果然是好事,但是從統治的角度上來說,只會帶來更多的不可控因素,對於維持國家穩定不一定是好事。

誠然,劉備必須承認,他們的目的也不單單是為了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家族,也有為了漢帝國穩定的這一層考量,甚至於在這個時候,對漢帝國穩定的考量要超過他們自身的利益考量。

不過,劉備看著他們焦慮的模樣,便知道自己之前所作出的推測是對的。

亂世終結,治世到來,會給人們帶來安穩的生活,但與此同時,也必將伴隨著統治力度的加強和自由思想與創造的窒息。

因為統治者只想維持穩定,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穩定。

而且這幾乎是一個下意識的行為,是一個群體一個階級下意識的行動,哪怕他才剛剛做皇帝沒幾個月,這種情況就出現了。

他想起了他曾閱讀過的同為漢室皇族的劉安和他的門客們所共同編寫的《淮南子》當中的一個故事。

那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滲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