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2/2頁)

王樸提議三年,劉承祐也意屬三年的備戰時間。有點巧合的是,如不出意外的話,三年後,正好是契丹發生國變的年頭。當然,兩個人眼下,還都不知道。而劉承祐這邊所考慮的,也是在北禦契丹的情況下揮兵南下。

“今日高談細論之事,二卿切勿言與他人,走漏消息!”深吸了一口氣,劉承祐冷著一張臉,針對於二人。

劉承祐釋放著他的威嚴,頓時讓兩個人鄭重以應,他們當然有那個自覺。這可不是明面上一個《平邊策》的問題,可切實地涉及到大漢朝未來國家戰略的問題,看天子的表現,幾乎是下定決心了。

“與二位一番暢談,朕疑竇大去,二卿當為國士大才!”沉下心,劉承祐意態之間,又慢慢地恢復了平和,對二王表示極高的贊譽。

兩個人當然是謙辭以對。

劉承祐這邊,稍微琢磨了片刻,對二人說道:“二卿有經世之才,然初入朝堂,朕不好貿然委以要職。”

聽劉承祐話裏的意思,是要對二人做一個明確的安排了,涉及到自己,都不由直起了腰背。既入廟堂,自當求得權位,方有展其才能,實現志向的機會,這沒什麽不好意思的,不過兩個人,面態之間,倒是如常。

“朕意以二卿於翰林院下觀政,為庶常吉士,加編修職,侍候禦前,伴讀講經,起草詔制。另外,輔助翰林院承旨範質,編制《大漢刑統》!”

“臣等受命!謝陛下!”兩個人同時起身,齊刷刷地謝恩。

範質此前受命牽頭編制《刑統》,但身上擔著知制誥的職位,時時伴駕在策,庶務甚多,導致刑律編制進度緩慢。故劉承祐移其官職,轉移其工作重心。

劉承祐對二王的任命,已是十分恩厚,為其專設庶吉士一職不說,還與其參與《刑統》的編制,即便是制舉一二名,這榮寵也顯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