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康熙,你的洋師傅都是帝國主義!

當葡萄牙澳門總督施波治和代理澳門主教羅文藻乘坐一艘葡萄牙槳帆船穿過伶仃洋抵達香島的時候,香島北部海灣當中,正停泊著數十條大型鳥船。而在香島北岸某處海灘附近,已經出現了一座巨大的工地。

香島在八年前還是一個香料走私貿易中心,現在雖然已經荒廢,但基礎還在——還有平整過的土地,還有被火燒過的殘垣斷壁,還有破爛的碼頭。而這一切,現在都成了“大明南洋通商大臣”吳三畏在香島立足的基礎。

而被吳三畏從溫州裹挾來的第一代香島人,現在已經熱火朝天的在一大片廢墟上建設他們的新家園了!

一座海邊城堡的地基已經被整理出來了,地基周圍還用木柵欄圍了一圈,還挖掘了淺淺的壕溝,用來防備清軍偷襲的望樓也在附近的高低上搭建了起來。

在木柵欄圈起來的地盤上,穿著圓領長衣戴著紅色風帽的官吏們,正指揮著充當小工的說溫州話的香島人在清理荒廢的建築,他們將在這片廢墟基礎上修建自己的家園!

而被清理出來的各種建築材料,還有從水路運來的物資,以及從附近山裏取來的木料,則堆放在空曠的地方,還有拿著毛筆和賬冊的賬房先生在那裏負責清點登記和重新分發。

“南洋大臣城寨”內還搭起了一排排的帳篷,有些帳篷裏面居住的是單身的士兵,還有一些則有家眷居住,它們之間還修了道柵欄,免得兩邊互相打擾。

若幹頂帳篷又組成了一個小帳篷群,帳篷群之間,還用道路分隔。

一切看上去都是那樣井然有序。

碼頭已經被修復到了勉強可用的地步,紅布裹頭的紅巾軍們,也在軍官的帶領下,一部分還在繼續施工,一部分則船上船下地奔走,將各種各樣的物品從一條條可以塞進不少貨物的鳥船上搬下來,再裝上馬車,送往“南洋大臣城寨”中存放。

吳三畏這個“吳三桂之弟”,還有那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港島鰲拜”,都是耿精忠和陳永華扶植起來的,自然得到了靖南王府的供應。在撤出瑞安的時候,又把能帶走的物資都帶走了。所以這會兒從船上搬運下來的東西五花八門,極為豐富。從糧草、布匹、工具、車馬等等直到槍炮火藥,幾乎應有盡有。

另外,這些紅巾軍的衣甲旗幟也相當鮮明!碼頭上和柵欄圈周圍旗幡招展,而正在執行警戒任務的紅巾軍,則人人都披堅執銳,看上去就訓練有素。

穿過“南洋大臣城寨”,在“城寨”北面,還有一片平整的土地被用作了校場,施波治、羅文藻抵達的時候,吳三畏和何天然正頂著大太陽在那兒練兵呢!

差不多有兩千名披掛整齊的紅巾兵在旗號和金鼓的指揮下不斷變化隊形,一會兒是四個營方陣,一會兒是一個標橫陣,一會兒有變成了標縱隊,開始繞著校場聯系行軍。

雖然隊形還不是很嚴整,變陣的時候還有點混亂,但誰都能看出,這些紅巾兵的士氣很高,而且也在努力訓練!

南洋大臣吳三畏和他的副手香島總兵何天然的興致看上去也很高,兩人在一座位於校場邊緣,緊挨著城寨的大帳篷內接見了葡萄牙澳門總督和代理主教。

不管是吳三畏還是何天然,都是官腔十足,一看就知道已經混跡官場多年了。

在會談現場還有一個來自大員島,穿著明朝式樣官服,名叫周述節的年輕官員充當拉丁文翻譯,另外還有幾個師爺打扮的人負責記錄。

一切看著都很正規……絕對不像是騙子。

這下施波治和羅文藻都放心了,就開始跟吳三畏打聽“條約”的事兒了。

“南洋大臣……大老爺,在下冒昧請教,您真是西王殿下的兄弟?”

說話的是澳門代理主教羅文藻,他是個上了年紀的天主教神甫,今年已經五十五歲了,明朝的時候就加入了多明我會,還一度跟隨湯若望在北京傳教,認識不少明廷的官員,後來又和清朝派在廣東的官員交際,還在廣州見過尚可喜。不過他也不知道該怎麽尊稱“南洋大臣”……明清兩代都沒這官啊!所以幹脆就在南洋大臣後面加了個“大老爺”,以示尊敬。

來自大員島,家裏面幾代都從事“海上零元購”和“攔路收費”服務的延平王府通事(翻譯官)周述節則笑著對羅文藻道:“羅神甫,您可以稱乎南洋大臣為‘宣撫’或‘宣帥’,因為南洋大臣不僅管理通商和外交事務,還有宣撫和保護大明在南洋的各個藩屬國……所以算是帥臣!”

吳三畏笑道:“施軍門,羅主持,本官是不是西王的弟弟,清廷的邸報上已經說了吧?你們可別和本官說你們沒看到過。”

天主教澳門主教府主持的是整個中國教區的業務,當然也包括搜集中國國內的情報,不僅會通過各種渠道搞到清廷的邸報,而且還和南懷仁保持直接的聯絡——南懷仁雖然是清朝的官員,但他真正效忠的是羅馬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