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康熙,你的洋師傅都是帝國主義!(第3/3頁)

大不了換個地方繼續“合法走私”唄,廣府沿海那麽多地方,都是尚可喜的天下,王忠孝想要都拿下了可沒那麽容易!

所以,他在康熙十一年春節前的主要工作計劃,就是把精武學堂和維新書院這兩個教人造反的學堂給理順了。

而他辦學的思路也是挺清奇的,他把兩個學堂都分成了“外門”、“內門”、“真傳”三個部分!

每個部分教得本事都不一樣,老師也不一樣,使用的課本也不一樣。

其中維新學堂的外門,主要就是培養“基層小師爺”的——清朝的基層公務員隊伍建設只能用稀爛來形容!當然了,明朝也差不多……

而王忠孝的前世那可是為人民服務多年的……當然知道“基層小師爺”是很重要的,你上面的大老爺再能幹,再想為民做主,沒有下面人幫著辦事兒,就什麽都幹不了了。

譬如王輔臣這個總督……衙門裏面就他一個“有編”的,其他都是大師爺、小師爺和“官白勞”,如果沒有大小師爺,就他一個人怎麽當這個總督?

而好的師爺……在清朝初年,那可是妥妥的高端人才!

通常是用師傅帶徒弟的辦法,由老師爺帶小師爺……由於明朝傳下來的師爺中紹籍最多,再加上紹興在明末清初的大亂中遭難較少,保存下來的讀書人比較多,在進入清朝後又失去了大部分的稅收特權,不能仗著功名分潤國家的稅款了。所以大家就都去拜師傅當師爺了,久而久之,紹興師爺就壟斷了官場,形成了“無紹不成幕”的官場生態。

不過這麽一搞,實際統治大清國地方的人,也就變成了……紹興人!

這幫紹興人掌著官員的權,大把撈錢,但又不必承擔官員的責任——他們就是師爺嘛!官員貪贓枉法,怎麽能讓師爺頂罪?

另外,由於師爺沒有正式的編制,所以他們理論上要官員自己掏錢來雇傭!

可大清官員的俸祿才多少?能請幾個師爺?

如王輔臣這樣的總督,無論有沒有養廉銀子,也不可能自己養整套總督衙門的機構吧?這個總督衙門相當於後世的大軍區加地區“大局”,那得多少官員?靠一個總督的收入怎麽樣?那必須得貪汙……

所以清朝的官不貪是不可能的……而這種官場的生態,對於基層治理而言,簡直就是無解的毒藥!

不過王忠孝現在卻有解決辦法!

他的辦法,首先就是通過維新學堂的外門,大批培養堪用的“基層小師爺”,然後把他們掛在總督衙門相應的科房下面,由總督衙門給他們開工資,再讓總督衙門派他們去地方任職。

這樣……只需要王輔臣的總督衙門有辦法搞錢,下面的官員就有了“不貪”的可能——可不貪而為官,再提什麽吏治清明吧,要不然都是自欺欺人。

而維新學堂的“內門”,則是培養“高級師爺”和革命者的……他們要學的不僅僅是錢谷、刑名等實用知識,還要學習新儒學,也就是《明夷待訪錄》、《天下為公論》、《天朝田畝制度》這些東西。

另外,他們還得加入天地會,成為反清復明的中堅力量!

至於“真傳”弟子,則是內門弟子中的傑出分子,他們會成為王忠孝本人的弟子,在接受內門教育的同時,還會跟隨王忠孝學習更加高深的學問……譬如數學和格物之學!

至於精武學堂,情況也類似,外門弟子就學武藝和低級的軍事指揮,將來可以出任個小軍官。內門弟子則要學習《明夷待訪錄》、《天下為公論》、《天朝田畝制度》……以後有機會擔任更高的職位。而且他們也得加入天地會!

而真傳弟子,同樣是從精武堂內門中選出的,也是王忠孝的學生,一樣要學習數學、格物等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