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3月17號, 歷時一個月的零四天的重要會議結束。

這期間,幾乎每天的報紙、廣播、電視都圍繞著會議內容報道。

而會議的重要內容包括:大刀闊斧地全面整頓,撥亂反正,改革發展, “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恢復生產秩序。

雖然“全面整頓”還沒展開, 就中斷了, 但大勢已初現。

沒經歷過那個時代,永遠不能真切地感受到每一步變遷的艱難。

趙柯和趙村兒大隊知青們的出現, 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 是時代洪流中幸運被知悉的一朵浪花。

一個人, 到底能在當下的時代留下什麽呢?

如果讓趙村兒大隊的人回答, 能上一回報紙,簡直是祖墳冒青煙,這輩子太值了。

村裏都知道蘇教授采訪,會登報, 第一份刊登了趙村兒事跡的省報一出來, 公社那邊兒便接到電話,讓人幫忙捎回來不少,當天就送了好多份到趙村兒大隊。

社員們活兒都不幹了,全都擁上來看。

活動室上課的社員聽到送報,也躁動起來,心全都飄到外頭去。

趙新山難得沒約束喝斥眾人, 任他們一哄而上, 搶奪報紙, 只提醒:“小心點兒!都小小心點兒!別撕壞了!”

“知道嘞~”

掃盲的好處, 這時候便體現出來, 大多數社員都能簡單看報。

“照片上咱們都在呢!”

“俺家爺們兒咋沒照上?”

“看這兒看這兒,有趙柯的名兒!”

“還有大隊長!”

“誒呦!‘社員老板兒’!板兒叔,你名字都上報紙了!”

其他社員羨慕、嫉妒地看著板兒叔,“是不是因為你送蘇教授去公社,蘇教授熟悉你的名字?”

咋就他運氣這麽好呢,大家夥都采訪了……

板兒叔一家激動地面紅耳赤,傻笑。

手小心翼翼地不住摩挲報紙。

大家夥就算沒有被寫上名字,有他們趙村兒大隊,有趙新山和趙柯,也都差不多的模樣,與有榮焉。

趙新山滿面紅光,跟許副隊長他們商量著,要搞一個玻璃框,把報紙封起來,掛墻上。

社員們喊著要傳給子孫後代。

知青們也想要,劉興學、鄧海信、蘇麗梅、林海洋還想多要一份寄給家裏。

可不夠分啊。

趙新山大手一揮,道:“再托人買,家家都有。”

眾人頓時不再爭搶,都有還搶啥。

方靜是唯一心情不好的人。

她這次休假沒能留在城裏,回來又知道村裏來人采訪,有可能登報,現在看到趙柯的名字在報紙上不止提了一次,滿心的嫉妒。

僅有的慰藉是,文章裏只是籠統的寫了“知青們”,並沒有具體寫某個知青的名字。

然而,第二份省報、第三份全國報紙,都刊登了趙柯和趙村兒知青們的合照,還提了大半知青的名字,照片上連胡和志都有,唯獨沒有方靜。

方靜的心情一路下滑,直到跌落谷底。

照片和名字能上報,這是多大的榮耀,沒準兒能回城……

方靜每天看著其他知青們得意的笑臉,心裏慪得要死,快要慪出毛病了。

而趙村兒大隊的人這一段兒時間,全都極其愛外出走親戚,有點兒休息就各處跑。

人家關心:“家裏咋樣兒啊?”

趙村兒人就故作輕巧地說一句:“沒啥大事兒,就是我們大隊上報紙了……”

人家問:“你們大隊……”

趙村兒人回答:“誒呦~你們聽說我們大隊上報紙了?”

人家說:“你……”

趙村兒人:“上報了。”

反正不管起了個什麽頭,趙村兒人下一句必保接“上報紙了”,說三句話,就再繞回“上報紙了”。

親戚朋友們:“……”

都知道你們大隊上報紙了,還沒完了。

十裏八鄉對趙村兒大隊出名的事兒,全都羨慕的不行,不管心裏啥想法,嘴上都是好話,原來不太對付的村子,也消停了不少。

最明顯的就是李村兒。

外村兒冬天閑,人也閑。

像春妮兒的事兒,不少人拐著彎兒地跟趙村兒人說啥“夫妻還是原配的好”,“男方有毛病,肯定對女人好”之類的話,讓人煩不勝煩。

春妮兒前婆家明面上堅持春妮兒前夫沒問題,但都知道趙村兒不樂意聽還老有人提這些,很難說背後沒有春妮兒前婆家的作為。

但報紙一出,這種話一下子就銷聲匿跡了似的。

諸如此類,不在少數。

趙村兒大隊身邊,好像都是善意。

鄉下尚且如此,市、縣、公社信息傳播更快。

公社裏,段書記和吳主任是整個公社第一時間得知每一份報紙內容的人,次次都要交流一番。

其他認識趙柯的人,也都要看看報紙,討論討論。

不過受益最多的,當屬趙棉。

趙棉和趙柯,在軸承廠同樣有人氣,但存在極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