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中元節(第2/2頁)

可彌羅的畫道本質,卻是基於天人合一理論下的體系,本質依舊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相互交融,相互獨立後的產物。

比起空想具現看似完全依靠自身想象憑空造物,實質上是借助世界的記錄和力量,自動凝聚、衍生。

畫道之中對外的影響,就更受個體主觀的影響。

舉個例子。

空想具現想要具現出一個蘋果,需要堅定自己的信念,讓自己的意志影響外界,最終天地根據現有的信息,凝聚出一個蘋果。

雖然這個蘋果的大小、外觀、口感,同將其具現出的個體想法完全一致,但真正創造這個蘋果的核心是外部的客體,也就是天地本身。作為主體的個人,在空想具現的過程當中起到的引導和催化的作用。

相比較而言,畫道帶來的變化就完全不一樣。

畫道若是畫出一個真實的蘋果,那麽其誕生的過程就是繪畫之人先定下輪廓、基礎,然後再接引天地之力,或者以自身法力將其凝聚成型,其根本依舊是主體個人。

弄清楚這一點的庫洛,瞬間明白無論自己弄錯了思路。

他察覺到了彌羅道路的本質。

‘竟然是包羅萬象嗎?當真是克制我的能力啊。’

庫洛嘴角勾起,眼中精光更甚,他已經明白自己為何無法完全解析彌羅的力量。

其實不是他不能解析,而是彌羅的道路、力量和伴生之寶,讓庫洛在觀察的時候,會自動融入其中,成為自身觀察對象的變量之一。

因此,他不能通過逐步解析的方式,獲取彌羅的力量。

想要掌握彌羅的道則法理,他必須要一次性完成觀測、影響、掌握三個步驟,中間但凡慢了半拍,彌羅伴生之寶的映照之能便會順勢將他的觀測納入包容體系,進而衍生出新的變化。

簡單講,庫洛若是無法一次性掌握彌羅的道,那麽他的觀察只會讓彌羅的力量越發強大。

而這一發現又是刺激到了庫洛的心神,他原本希望彌羅放棄無關緊要的人性的心思變得更加活躍,他希望彌羅能夠成為自己的同僚,成為自己的夥伴。

當然,若是無法成為夥伴……

‘那麽吃了他,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庫洛低下頭,回憶起記憶中昔日的一些‘同伴’,整個人氣息沉寂了下去,但邊上的玄虛,卻莫名的感受到一股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