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百家法(第2/3頁)

鎮朔院長顯然知曉彌羅更加認可自己仙道身份,口稱道長的同時,還暗暗恭維了兩句。

對此,彌羅倒也沒有太過在意,只是微笑的點了點頭。

見狀,鎮朔院長立馬樂呵呵的讓趕來的小童去準備茶點,開始和彌羅討論接下來講課的內容,話語之間,還是因為詢問他對於自己所學稿件的想法。

對於鎮朔院長的做法,他也不覺得奇怪。

函夏百家修行大致可以分為明心境、浩然境、文心境和聖賢境四個境界,其中明心境細分出明心、誠意、修身三個小境界,同仙道煉己築基細分出的調息、開脈、築基類似,都沒有太多超凡力量。

其上浩然境,也可以指代蘊氣境,指代的是凝聚出第一道獨屬於自身的文氣後,此後便可以修行百家神通,力量受到修行的百家學說影響,強弱差距較大,但整體基本還是保持在等同於仙道煉精化氣的程度。

不過百家修士有一個好處,他們同六官體系的融合度很高,手持官印的情況下,力量能夠提高半級,必要的時候,還能借用對應的神道神位,例如縣令驅使城隍神力就是其中代表。

再上文心境,也稱之為鑄心境,指代的是文氣凝聚,心意混同,念合秩序,鑄就文心道寶的境界,這個境界在百家之中可稱之為大師、宗師,於在儒道被稱之為大儒,於畫道被稱之為畫宗,於兵家便是名將、元帥一流。其力量強度大致等同於仙道煉氣化神,同浩然境一樣,可以承受六官體系加持下,力量比起正常境界要高半級。

最後的聖賢境,也就是歷代百家學士的最高境界,同樣也是當年追溯帝君離開函夏大地的百聖所處的境界,境界上等同於煉神反虛,傳說最強者不次於煉虛合道,但具體情況如何,函夏內部的百家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此刻,彌羅眼前的鎮朔院長便是一位文心境,主修雜家的百家修士,所學之法對於心性和道德要求沒有像儒家那麽高,處事也是更加圓滑,能夠為了書院學子放得下顏面。

要是一些專精於儒家禮法學說,或者法家學說的文心境修士,就未必能夠做出在彌羅學習的時候,邀請他講課的事情,更不要說想將彌羅的手稿留在書院內。

不過,鎮朔院長的想法,也符合彌羅的利益。

雖然原稿修訂後的原典會凝聚一些特殊的秩序力量,但對於彌羅而言,更重要的是將手稿的內容傳遞出去,方便匯聚對應的人道秩序之力。

對比起來,原典上的那點力量,反而不重要。

只是讓彌羅有些在意的是,眼前這位鎮朔院長口中說著希望彌羅能夠留下手稿,供後人瞻仰,具體行動上卻是各種對於彌羅治理理念的學習和研究,表示會將其傳播出去。

聽起來,這位鎮朔院長似乎猜到了彌羅的一些思路,此刻開口求取手稿,更多的是讓彌羅有個台階下。

此舉看上去是鎮朔書院為了手稿欠彌羅人情,實際上卻是彌羅欠了鎮朔書院一個不大不小的人情。

明白這一點的彌羅拿起一份糕點,笑道:“院長不愧是精修雜家之人,手段當真了得。也罷,我這幾日會將書稿重新修訂,到時候就麻煩這童兒在邊上為我磨墨吧!”

說著,彌羅指了指邊上侍候著的小童,鎮朔院長自然點頭答應,而後幾日彌羅便是在這閣樓內開始為諸多書籍做注,並且整理了一套自己的學習心得。

這個過程並不麻煩,畢竟彌羅手中早就積累了大量的信息,其中理論大半源自於北辰仙門的收藏,實際操作上也有鎮幽城和冥土幾次戰鬥打底,配合道天機留下的記憶,他對於幽州的理解,並不次於在此居住多年的官員。

再加上寶鏡和寶卷,以及彌羅修行的《太虛玄景妙有金章》蘊含的能力,區區幾日功夫,為諸多書籍做注的工作便完成了。

這些彌羅所做的注中,既有著他對幽州的百家傳承的認識,也有他通過諸子百家對幽州的認識。

在幽州,發展最鼎盛的自然是兵家,衰敗最嚴重的同樣是兵家。

其次農家、醫家、工家、儒家和名家在此也頗為興盛。

農家無需多說,無論是百家之中的農家,還是十二世家中的農家,都向幽州投入大量資源,為的就是盡可能讓幽州的百姓能夠自給自足,並且創造大量能夠在幽州正常生長的糧食。通過農家給出的諸多數據,彌羅察覺到了幽州地質特性和部分地脈的運轉規律。

他有些感慨,若是先前就有這些感悟,凝聚冥土的時候,消耗應該會更少一些,冥土同幽州土地和地脈的契合也會更高一些。

其次醫家和工家,一個是醫療體系,一個是武器制造體系,對於幽州都是至關重要的兩個輔佐部門。這兩家給出的信息,不但強化了彌羅護法神兵體系,還讓他從另外兩個角度看出了北方古國的力量體系,讓他在針對北方大陸修行體系的侵蝕性和防禦能力有了更加清楚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