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繁簡印證生滅路

起先時,是楚維陽完全可以預料到的極品靈材與些許古時奇珍,再後來,是一部又一部古籍道書呈現,其上圖文並茂,記載著一部又一部或頗具趣味,或至少是高品層階的古之劍法。

而在最起初的時候“掃貨”的狀態之中,楚維陽的面前如走馬觀花一般的顯照過諸般靈光。

從真形圖錄再到先賢的饋贈,事實上此刻真正值得入楚維陽之眼的,反而是那一部部古老的道書。

這是真正屬於楚維陽預料之外的收獲。

靈材也好,奇珍也罷,幾乎一眼看去,便教楚維陽足夠推敲出用法來,對於閱盡諸般的楚維陽而言,這些渾然無法打動楚維陽的心緒。

但是唯有那一部部道書,其中所記錄與傳續的,才是真正教楚維陽大開眼界的東西。

雖然楚維陽始終覺得自己“始終如一”的在用些比較偏頗的元門邪法來修持劍道,但不論是昔日裏的四時劍也好,還是後來凝練成的二十四正劍印也罷,又或是最後在風波之中隨之而升華成的生滅輪轉之劍道的雛形。

甚至考慮到昔年便已經被楚維陽掌握在手中的截雲一脈的靈物,不可否認的是,不論楚維陽是甚麽樣的修法,他劍道的一切成就,都是奠定在乾元劍宗一脈的法統傳續上面的。

這些本就高卓的無上經篇托舉著楚維陽成就了今日的劍道底蘊,但實則也因為過分的純粹,限制了楚維陽的劍道眼界。

可是真個論及起來,這茫茫人世,除卻乾元劍宗之外,世上幾無頂好的劍法傳承之流派。

至於說盧北海?

若其所傳正源,便不會有劍宗太陰一脈,盧北海也不至於在謝氏若有若無的庇護下,仍舊苦悶至斯。

他本可以成為第二個楚維陽。

可是他的劍道底蘊卻不足以支撐著他擁有這樣鼎沸的聲勢。

但是而今不同了。

值得一提的是,乾元劍宗誠然開宗立派許久光陰歲月,但是相較於盤王元宗、丹青元宗,又或者是五行宗、丹河谷這般傳承極古老的宗門而言,實則是屬於“後起之秀”。

楚維陽無有確切的典籍印證,能夠準確的查證一宗法統根源的具體時代,但大抵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古聖宗極盡鼎盛的年代,彼時的乾元劍宗或許只是極孱弱的傳承狀態,又或者還未曾真個傳續於人世間。

彼時,劍道的大勢在於元門之中。

而也正因此,當宗門的先賢創下這試煉的一界之後,這一切關乎於劍道的試煉,楚維陽實則都能夠看出來很濃重的元門道法的蠻霸意蘊。

而且,當楚維陽看到這些劍道傳承的時候,哪怕其中無有一篇是直指無上級數的經篇,但楚維陽卻能夠從這些堪稱面面俱到的道書之中,看到昔日古元門劍法劍道的框架與脈絡。

萬丈高樓平地起,這或許是比一兩部無上的經篇更為重要的奠基之典籍。

在而今元門之中劍法與劍道盡皆式微的情景下,再沒有甚麽能夠比得上這樣的劍道經篇更能教楚維陽開拓眼界了。

而且,這一切也要歸咎於楚維陽自身的劍法修途上面去。

他的一切修法發源自《四時劍》,四時變幻有序,這本沒有甚麽的,但是截雲一脈的劍道靈物長久的蘊養在法劍之中,實則是在潛移默化裏影響著楚維陽的劍道底蘊的。

楚維陽需要一分真正渾厚的來自於地煞、陰煞層面的劍道底蘊,來與截雲一脈的劍道靈物所在昔日所帶來的影響相“抗衡”,從而教自己生滅的劍意在之後持續深耕的進程之中,仍舊能夠維持以陰陽之平衡。

甚至,必要的時候,這些古之元門的劍道經篇,可以有選擇的與盧北海,或者說,與天泰道城謝氏進行“交易”。

這些對於自己而言只是有益處的補充,但是這些經篇落到盧北海的手中,或許真正能夠彌補他底蘊孱弱的那一環。

而盧北海於劍道崛起,想來會讓乾元劍宗的太陰一脈很不好受。

而任何可以給劍宗添堵的事情,楚維陽都很樂意去做。

但是這樣的收獲,落於文字的經篇,僅止於高品而已了,倘若楚維陽需要真正涉及到無上領域的完整劍道傳承,便需得持續不斷的一路橫推下去,伴隨著那些顯照出來的身形的愈發強盛,其真形圖錄的愈趨完美與圓融,其陰魂之中所承載的道與法,便也會隨之而抵至無上領域。

但那已經是對於楚維陽而言一人融會貫通,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領域了。

而事實上,在這一過程之中,楚維陽並未曾有過持續太久時間的停歇,他是真正在進行著一路的橫推,只是偶然間有著余裕稍稍思量著那些教他心滿意足的收獲。

而饒是如此,很快,先賢的饋贈便也進入到了一個楚維陽甚為熟悉的領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