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太古龍墓動宙光

道人念頭有所生發的頃刻間,他便已經將諸般繁復的念想開始付諸於行動。

幾乎頃刻間,楚維陽未曾再莽撞的徑直越過巖壁,闖入那切實的灰玉礦脈之中去,楚維陽早先時的經歷已經有所確定,在那樣的環境之中,因為灰鏡傍身的緣故,那種直指根髓本源的交織與共鳴。

那種看似是玉鏡的顫動,實則是同樣整個灰玉礦脈同樣在進行的顫動,將會在極短暫的時間內,引動著歲月之風的撫動。

那是能夠將半息足足延展成一息的,煉神通修法所凝聚成的五色玉光都無法隔絕的不可思議的力量。

這種延展本身會對楚維陽產生影響。

但是好在,此刻的楚維陽已經掌握有了灰鏡,這會兒道人立身在巖層極其靠近那道玉礦的所在之處,那種同源而出的交織與共鳴,存在著,但卻不曾有立身在其間時那樣的強烈,也不曾再引動著甚麽礦脈之外的歲月變化。

一息便仍舊僅只是一息。

那顫動便也僅只是顫動。

於是,楚維陽很好的借由著這種恰到好處的交織與共鳴本身,開始主動行走在這巖層之中,不時間,楚維陽便會依循著那灰鏡所傳遞而來的交織與共鳴的顫動變化,而或遠或近的調整著己身的身位。

在這一過程之中,楚維陽另一只手則將玄黃九節竹杖探出,一面在巖層之中隔著山巖而已顫動錨定著灰玉礦脈的細致輪廓,一面楚維陽在依循著歲月光陰所層層鋪陳開來的山巖,進而,道人在將一定範疇之內,包裹著那玉礦的幾道巖層剝離。

甚至這些不曾蘊藏有甚麽菁華,反而是與濁煞之氣一同沉澱在海淵之下十分深遠之處的山巖本身,楚維陽也未曾浪費掉,而是隨著九節竹杖之上的玄黃寶光閃爍,而將之盡皆吞納入了太陰諸魔奉聖天中去。

不得不說,那昔年白鹿山下所封禁的古界須彌碎片之中,太漫長久遠歲月的腐爛和衰朽作為主調,恒久的貫穿了那古老一界。

也正因此,當那些腐爛淤泥盡皆暈散成太陰與五蘊二相法力的時候,事實上能夠在山野之間殘存的丘陵,除卻些許頑石與沉澱凝結的礦脈之外,在真正的山巒與地勢的層面,已經受到了那腐爛淤泥的過分銹蝕。

那等地表的不堪造就,不是一時半刻的靈韻沉澱所能夠彌補的,正好,這些滿蘊著濁煞沉澱的山巖,正合用在太陰諸魔奉聖天中,以純粹的山巖融入地脈之中,在楚維陽的地師底蘊規劃之下,將風水地貌重新塑造。

而也正是因此,伴隨著接連數層的山巖被楚維陽這樣輕而易舉的動用著玄黃寶兵得以剝離。

一面是昔年歲月光陰的層層累積所在山巖之中留下的不著痕跡的層次,而也正是依循著這種層次感覺的展露,恍若是年輪一般的幾層山巖的剝落,卻並不曾教另外的那些山巖因之而坍塌,更相反,它們依循著那種紋路的圓融,進而支撐起了這山巖的“穹頂”。

於是,一方被楚維陽所掏空而顯現出來的山巖空腔便這樣得以輕而易舉的展露。

而在那對於楚維陽而言足夠堪稱寬闊的空洞之中,另一面看去時,那同樣山巖起起伏伏的輪廓,則被楚維陽依循著灰鏡的顫動之錨定,而做到了在剝離山巖的時候,能夠有著毫厘之間的精確。

而也正是因為著這樣的精確,得以教楚維陽真正看到那“灰玉礦脈”的真相,看到這層層疊疊厚重山巖之下的真相,看到那楚維陽依循著昔年天地大變,而在界門之下,追溯光陰古史而去,最洞見的……

或許不能說是古史光陰的盡頭,但已經可以說是一道甚為明晰的得以教人錨定古史關隘的一處節點。

而此刻當楚維陽這樣懸空立身在那自己掏空的巖洞之中,進而看向那借由著巖層的剝離所展露出自己視野之中的外象的時候。

入目所及見時,那是楚維陽因為剝離的十分細致,進而原本幽深顏色的山巖也在這一過程之中漸漸地展露出了些許灰敗玉色的色澤之下,在那巖洞之中,連綿起伏而顯現出狹長的龍軀,進而復又在首尾回環的狀態之下,所凝聚成的一道通體氣息緊鎖的灰玉礦脈。

是玉礦,但楚維陽能夠感觸到,那昔年時,是那氣血磅礴的真龍妖軀遺蛻,坐化在此地,進而,在歲月光陰的洗煉之下,凝結成的灰玉礦脈。

而這一刻,或許也正是因為沒有了山巖的隔絕,某種遠比剛剛時顫動更為強烈,但是卻未曾再有立身在玉礦之中那樣猛烈,介乎於二者之間的觸動,在那灰色的連綿起伏若山巒也似的龍軀之上,與灰鏡再度得以交織與共鳴。

而這一刻,那共鳴之中,某種顫抖之外的道與法的氣韻,也愈漸得明晰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