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被影響的歷史(第2/3頁)

周新說:“我了解英特爾不是因為我的專業是集成電路,而是因為我認為英特爾是新芯科技的直接競爭對手,我們都在移動芯片領域進行嘗試。”

其實周新不擔心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甚至都不擔心蘋果,因為智能手機市場太龐大了,這個市場大到最後可以支撐五到六個玩家。

有著來自後世的記憶,無論是觸摸屏、全面屏、劉海屏、屏下指紋,他幾乎清楚每個會受到用戶歡迎的智能手機形態,無論如何都能拿到一張入場券。

周新唯一擔心的是英特爾和微軟,他已經提前開啟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如果英特爾和微軟聯手沒有走錯路的話,直面二者的競爭,那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周新在燕京沒有呆太久就去舊金山了,因為新芯科技的主要高管團隊們都在灣區和家人們享受聖誕假期。

“教授,好久不見,我看了你關於集成式芯片的概念,也看了你對於新芯科技要介入芯片制造領域的構想。

我認為都沒有問題,這次我回華國也和華國高層聊過,預計今年一季度新芯科技和華虹半導體的合作會完成。”

胡正明說:“是的,我打算把梁孟松挖過來,但是梁孟松現在在台積電很受重視,屬於核心技術骨幹。

而且新芯科技的現狀和台積電相比落後不少,很難說服他來。

梁孟松一定是最好的人選,如果他不能來,我才會啟動備選名單裏的人選。”

周新和梁孟松很熟,原時空中新芯科技的成立,如果沒有梁孟松是很難拉到投資的。並且在公司成立和運營過程中,梁孟松都給了他不少幫助。

周新自然是很希望梁孟松來幫他,既是信任對方的人品和能力,也是出於削弱台積電的考量。

但是他很了解梁孟松,現在的梁孟松在台積電很受重視,不是後來雙方關系破裂。

很難挖梁孟松不是因為待遇,而是因為新芯科技天然受到限制,無法獲得最先進的設備,無法制造最先進的芯片。

梁孟松是工程師,他希望的是追求極致的制程,不解開瓦森納協定的限制,華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去追求最先進的制程。

這和梁孟松的理想相違背。

周新說:“我們1999年的時候在舊金山參加IEEE的時候,教授你帶我和梁師兄見過一次,他在芯片制造領域很有經驗,對於行業前沿技術幾乎是信手拈來。

我相信你的眼光,教授,你可以盡管嘗試,我們可以把分紅激勵開得高一些。”

新芯科技目前采取的是華為的模式,但是又在華為模式上進行了改造。

提高了基礎工資,在分紅上只有在職員工能夠享受股權分紅。

華為的利益分配模式在初期,市場不斷高速增長,營收和利潤都在不斷增長的時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當陷入瓶頸之後,整個財務狀況的壓力會非常大。

這也是為什麽手機業務遭遇重大打擊後,華為會如此艱難。

而且華為的機制也不利於新員工,前面的人把紅利吃完了,甚至離職之後還能繼續吃。

新芯科技為了規避這一問題,盡可能借鑒了台積電、德州儀器和英特爾的工資體系。

正好胡正明在這三家公司都有不少熟人,可以把他們的工資體系設計直接拿來參考。

周新說:“另外就是手機集成芯片的方案,我認為非常好。

這是一條符合華國現狀,能夠充分激發華國經濟情況的路,也符合我們當先的情況。

但是有一點,那就是這樣的一體化芯片研發難度不大,按照你們的進度計劃,預計今年年中就能研發出來。

那麽我預計新芯科技借助這樣的手機集成芯片,至少有個兩三年的紅利期。

這兩到三年的紅利期,賺錢太過於容易,不能放松緊迫感,也不能在研發上放松投入。”

後來聯發科為什麽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拉胯,搞出一核有難九核圍觀的笑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聯發科所謂的“交鑰匙”模式來錢太快,他們大大放松了在研發領域的緊迫感。

周新說:“Mphone上市之後我給大家每個人都發了一台,大家都對Mphone有很深的體驗。

如果你們對Mphone和其他手機進行過對比,就會發現Mphone才會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所以我們在推出手機集成芯片之後,要開始性價比超高的手機芯片的研發。

在手機集成芯片的紅利期過了之後,我們推出主打性價比的互聯網手機芯片。

這樣長達五年的時間,足夠把整個新芯科技的每個板塊培養成熟,同時也能夠在張江培育一批配套企業。”

“我覺得我們時刻都要有緊迫感,我們無法獲得先進制程,所以我們需要利用現有條件,盡可能的達到現有生產線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