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技術基因(第2/3頁)

今年三季度拿到電子支付牌照之後,NewPay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聯想正是這樣一家涉及大量下遊供應商的企業,同時他們的下遊供應商還會有更下遊的供應商,這也導致整個聯想體系內有大量票據的產生,但是他們不想用NewPay這套體系。

用NewPay這套體系意味著你的經營數據全部在我手裏,你財報還沒有發出來的時候我就對你的經營數據了如指掌了,聯想的數據敏感程度顯然要比傳統行業的企業要更高,他們想借鑒NewPay的經驗自己搞一個類似的平台出來。

即便專門提供給聯想內部使用也不虧。

當時我和聯想高管聊的時候壓根就沒有提到過NewPay,我當時提的是新芯科技剛剛成立,新芯是一家專注於集成電路設計的企業,我們可以聯合研發一款多媒體解碼芯片,搭載在聯想的電腦上。

陳進搞的漢芯就是多媒體解碼芯片,你想想聯想每年出貨量在百萬台的級別,如此大的市場,我們要是和聯想合作研發解碼芯片,天然就不用擔心市場。

聯想的高管顯然對研發不太感興趣,他一直在問我NewPay的供應鏈金融是怎麽做的,然後希望去參觀一下Newpay的華國分公司。

管中窺豹之下,我感覺聯想的高管缺乏對技術的興趣和敏銳度,他們更在乎是公司的利潤、營收這些數據。聯想作為一家在港股上市的企業在乎這些倒也沒錯。

但是太過於在乎這些,會導致企業缺乏長期的戰略,戴爾一直都是聯想的學習對象,即便是戴爾,我同樣認為他們缺乏技術基因。

蘋果曾經也是如此,喬布斯回來之後把大部分的管理者解雇,讓研發人員擔任管理者,這重塑了蘋果的技術基因,讓蘋果的技術基因重新回到了喬布斯時代,這也是為什麽蘋果能夠推出ipod這樣改變世界的產品。

聯想同樣給我一種管理人員太多,不看重技術的感覺,這也未必不好,至少從財報上來看聯想幹得不錯。”

重生者的最大優勢在於眼光,你天然知道未來的技術路線會往哪裏發展,哪條技術路線投錢、投資源、投精力是會有回報的。

這種優勢當你已經完成原始積累,在後續和競爭對手們競爭的時候會展現的淋漓盡致。

因此無論是新芯科技還是Matrix都可以把研發力量全部投入到正確的方向中去,而即便是未來蘋果賬面上躺著超過一千億美元的現金,也只能集中力量投入到那麽兩三個方向中去。

主持人問:“您是如何看待競爭對手們的?剛剛我們提到了聯想,聯想是小米在國內的競爭對手。

而小米只是您事業版圖中很小的一部分,您更為人所熟知的還是Matrix以及Mphone,Mphone前兩天才被時代雜志譽為改變世界的一款產品。

隨著Mphone問世後,我們其實關注到,您當年以40億美元的估值收購ARM之後,由於手機芯片越來越重要,ARM的市值已經翻了三倍。

您當時收購ARM是不是就預料到了未來手機芯片會越來越重要?”

周新說:“是的,當時我們已經在研發Mphone,隨著研發Mphone的過程中,我意識到手機芯片會成為下一個堪比個人電腦的機會,因此我收購了ARM。”

主持人奉承道:“您的眼光確實比我們敏銳太多了,剛剛提到了聯想,您是如何看待Matrix的競爭對手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這些手機廠商的呢?看到這些傳統手機大廠們紛紛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機,是否會感到壓力?”

2001年的時候,這些手機廠商們還沒搞懂智能手機要怎麽玩,而到了2002年大家都開始陸續明白過來智能手機的重點是什麽,各個廠商都推出了符合自己特色的智能手機。

諾基亞推出了橫屏雙層手機,第一層是一整塊屏幕,第二層是鍵盤,往上推第一層的屏幕把第二層的鍵盤亮出來。

而三星則推出了自己的三星note,用一根筆實現了全面屏的操作,同時整塊屏幕采取了彩色屏幕,彩色屏幕加電阻筆,同樣吸引了大量眼球。

電阻屏還是不夠靈敏,沒有造成轟動效應,但是不同廠商做出來的智能手機給了消費者們更多的選項。

周新說:“說壓力倒也談不上,在智能手機領域,現在更像是個人電腦的初期,大家都沒有想明白智能手機未來要如何發展,要發展成什麽樣的形態。

傳統手機廠商們像是IBM,而Matrix則像是惠普、戴爾這種新的個人電腦廠商,所以其實我是不怕競爭的,沒有感受到太多壓力。

但是對我來說,很讓我苦惱的點在於,智能手機的概念是我提出來的,第一款智能手機也就是Mphone是我推出的,這導致大家都認為我天然就知道未來智能手機應該是什麽樣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