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臉書×臉聊√(第2/3頁)

戴維贊同道:“我也聽過類似的說法,當其他互聯網公司巴不得說自己的市場份額有多高多高的時候,NewPay的統計口徑中他們的市場份額只有百分之六十多,這和事實嚴重不符。

後來我們公司才知道他們是怎麽做的統計,他們跑到NewPay市場份額占有率最低的城市去做的統計。”

紮克伯格打斷大家沒有意義的閑聊:“所以我們需要和NewPay聊,NewPay的服務費比較高,但我們別無選擇。

另外我們最初在創業的時候也考慮過,要在哪個平台上推出我們的應用,討論的結果依然是Mphone不是嗎?

既然都選擇了Mphone,選擇NewPay又有什麽好糾結的呢?”

為什麽紮克伯格的團隊不喜歡Newman,也不是不喜歡Newman,他們其實都是把Newman當成創業偶像,但是這種心態是矛盾的,作為哈佛學生,對伯克利的學生有天然對抗心理再正常不過了。

他們希望能夠重新走Newman創業成功的道路,最終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生態這個詞隨著幾次Mphone的開發者大會已經成為互聯網創業的流行詞匯了。

投資經理和創業者一聊起遠景目標的時候就是構建生態。

當你希望打造屬於自己的生態,但是又不得不幫別人的生態添磚加瓦的時候,這種心情是沮喪的。

紮克伯格說:“我們接下來要討論最後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的軟件叫什麽?”

“AChat?”

“MeetU?”

大家各自都發表了意見,幾乎都是圍繞著匿名和聊天這兩個核心要素來展開的,一時間陷入沉默,誰也無法說服誰。

最後愛德華說:“我覺得不如就叫FaceChat,簡稱FC。

雖然我們是一款匿名社交軟件,但是最終聊出火花的用戶,最終總是要從匿名走向真實身份,從線上走向線下,最終看到對方的臉。

叫FaceChat能把我們和市面上其他的匿名軟件給區分開。”

最終臉聊這個名字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成為他們的產品名。

周新從李靜宜那裏了解到這個時代臉書變成了臉聊,他不由得感慨自己帶來的改變太大了。

騰訊沒有做遊戲,阿裏沒有做淘寶,就連臉書都變成了臉聊。

不過以周新的了解,騰訊是肯定不會再回去做遊戲了,但是阿裏會不會回去做淘寶不好說。暫時不做,不代表一直不做。

臉聊推出後以波士頓大都會為起點,迅速在全美高校圈裏爆火。

波士頓有著超過五十所學校,裏面除了哈佛、麻省理工這種頂級高校外,還有像東北大學、波士頓大學這種次一級的大學,大量大學導致這裏的學生數量特別多。

臉聊這款軟件很像後世的Soul,用戶匿名,然後有廣場,廣場就類似貼吧了,每個人都能在廣場上發帖,然後官方來引導當天的熱點話題。

周新在體驗臉聊的時候感慨,紮克伯格確實是頂級天才,沒了臉書還能搞出臉聊來。

“這創意也有點意思,後台輸入自己的真實信息,對話達到了多少條就解鎖一條真實信息。

確實是天才般的創意。”周新在簡單體驗過之後發了封郵件給新興投資的沃倫·詹森,讓他關注這家公司,新興投資可以投這個項目。

是的,最開始周新沒有投是因為他覺得沒有必要,畢竟沒有了臉書,紮克伯格靠著一款匿名聊天軟件能做到什麽程度,他不知道,也不感興趣。

周新覺得頂天做到個幾億美元的估值差不多了,畢竟同類軟件天花板POSTSecret的估值擺在那。

在體驗之後周新換了個想法,他意識到能成為頂級科技巨頭的創業者都有兩把刷子,即便他改變了世界線,但是他們能煥發的光芒是掩蓋不住的。

臉聊這個軟件說簡單也簡單,就是簡易版的Soul,但是它加了一些很意思的功能,那就是解鎖真實信息。

你可以把你的職業、身份、姓名、所在城市等等一系列的信息設置成可解鎖的條件,包括你的個人照片都沒問題。

然後設置階梯式的解鎖方式,比如說互相發了十句消息之後就能解鎖一個信息,發的越多解鎖的信息越多,直到你錄入的信息全部解鎖。

等於是一個在聊天過程中逐漸探索對方身份的過程。

這裏的解鎖消息條數是固定的,每互相發10條消息為一個階梯,但是總共多少條個人信息可以解鎖是自己來設置,前後順序同樣是個人來設置。

這就充滿了創意。

更讓周新感到拍案叫絕的是盈利模式,臉聊的盈利模式也很簡單,充會員,充了會員之後別人需要十條消息來解鎖你的個人信息,你可以打折,你只需要對方回八條消息給你,你就解鎖了。

這種盈利模式既不會改變軟件的玩法,又讓用戶有付費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