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價格戰(第3/3頁)

聯想也來表達過類似的意願,但是聯想希望我們通融一下,貨到錢到。

索尼愛立信和諾基亞,我感覺也有意願,但是他們的華國分公司定不下來,估計要給上面打報告。

預計今年燕雀和鴻鵠的出貨量至少在5000萬片以上。”

發布會結束之後,新芯的內部會議上余大嘴在做總結。

公開會議上周新不會做太多表態,因為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是還遠沒有到可以蓋棺定論的時候。

高通還沒有下場,三星也還沒有死心,摩托羅拉、德州儀器、AMD和英特爾在手機芯片領域都有一戰之力。

等公開會議開完之後,周新在辦公室和胡正明單獨溝通:“教授,研發要加快。

我有種預感,我們的技術優勢正在被競爭對手們逐漸追趕上來。

鴻鵠盡可能交給我們的自有工廠代工,哪怕開始的時候良品率低一些也沒有關系。

鴻鵠的定價就給足了余量,即便95%的良品率也不會虧。

我們得讓獅城那邊的產能拉滿。”

胡正明點頭:“我明白。

我們其實走在了正確的軌道上,只需要堅持就好了。

你不用太擔心,我們的競爭對手們他們有實力,但是智能手機的市場,不是哪一家能吞下的。

這個市場能容納足夠多的玩家。”

周新苦笑,他知道未來在手機芯片市場只能容忍下兩個大的玩家,蘋果和高通。

如果台積電還能幫華為代工的話,華為也能算一個。

聯發科和三星都將淪為這一領域的小角色。

全球每年超過20億的出貨量,居然只有兩個大玩家,這讓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相信。

周新不能說預測,他只能從產業邏輯上來解釋:

“教授,過去兩年多時間,你應該也感受到了吧。

智能手機芯片和其他類芯片不同,它的市場規模至關重要。

市場規模夠大,我們能把成本壓低。

是可以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群效應的。

你不能把它理解成小的芯片,它其實是大芯片。

它更像是電腦CPU,電腦CPU每年數十億的出貨量,不也只有英特爾和AMD兩個玩家嗎?同時早就了矽谷。

智能手機芯片同樣如此,最多只能容納寥寥數個玩家。

它不是多媒體解碼芯片,不會說每個廠商占據一小塊市場份額。”

胡正明是當年英特爾崛起的親歷者,“我知道你的意思。

燕雀和鴻鵠之所以會采取這樣的定價策略,正是因為我們現在要以最快的速度去搶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