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Newman的格局(第2/3頁)

周新公開回應後,該微博迅速在全球的輿論界傳播開來,大家都有不同的解讀。

專業人士和普羅大眾們關注的是周新的最後一句話,他認為金融危機將要到來,會比2000年那次納斯達克泡沫破裂還要更加嚴重。

業內人士就沒有敢說周新不懂金融的。

在世紀之交時,新興投資提前預判,大量購買標普500工業指數成分股的操作,後來在業內被曝出來,華爾街認為這是神來之筆。

隨著新興投資的規模越來越大,這家以管理周新旗下財富為主的投資機構,在2006年開始大量拋售股票,轉而購買黃金和長期國債,讓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們意識到周新不僅是這麽認為的,而且也是這麽做的。

老實說,大家都知道危機要來,但是危機多嚴重,什麽形勢,沒人能預判。

大量購買黃金這個行為,證明了周新預判將會非常不樂觀。

而購買了麥道夫為主的高收益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則開始關心起他們購買的理財產品底層資產到底是什麽。

有沒有最近頻頻暴雷的次貸產品。

“我作為業內人士,我在離開高盛以前代表高盛,出任過NewPay的董事會代表,我可以給大家一個我們當時內部估計的數字。

一百億,每年因為拒絕那些給予高昂傭金的金融機構,NewPay要損失一百億美元。”約翰·塞恩發表微博說。

他之前是高盛的總裁,現在跳到美林證券擔任CEO,他之前一直詬病NewPay在理財產品上的保守。

他的發言進一步佐證了周新的格局和操守。

周新的言論進一步帶動了股票市場的暴跌,阿美利肯和華國的股市都創下千禧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周新的微博就像是吹響了資本市場暴跌的號角一樣,股票市場的寒氣進一步傳導到其他資本市場,股票市場暴跌進一步導致投資者對對沖基金更加懷疑了。

來自阿美利肯乃至全球各地的投資者正在包圍麥道夫對沖基金和百度的總部,他們要求麥道夫透露底層資產,透露具體的資金情況。

對沖基金的盈利模式在於模型,你同時做多和做空,來保證收益。簡單來說,你不可能完全一半做空,一半做多,還是會有偏向性,你做空多於做多,然後市場又暴跌,那你會有一個很可觀的收益。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一類猜第二天股票指數漲跌的基金,股票指數漲的話,A基金的收益是7%,股票指數跌,A基金的收益是2%,這算是很簡單的對沖基金案例。

麥道夫能長期保持在12%以上,那需要他絕大多數時間都把握住了股票市場的漲跌。

更重要的在於,他管理的資產規模高達6000億美元,在股市暴跌的情況下,他要賺取年化12%的收益,只有做空,做空是要有對手盤的,也就是說他賺這麽多,意味著和他做對手盤的公司得虧720億美元。

有資格和麥道夫對沖基金做對手盤的公司也就那麽多,購買麥道夫理財產品的人不乏金融從業人士和專業機構。

原時空那幫金融機構,金門資產管理公司、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匯豐集團、法國巴黎銀行、野村證券等等,因此在股市暴跌之後,大家都開始打聽,麥道夫有沒有做空。

結果就是,沒人知道麥道夫有和哪家金融機構做空,明面上的消息沒有,私下消息同樣沒有。

“Newman,你不應該站出來說這些的。”亨利通過跨國電話向周新表達他的不滿。

亨利是亨利保爾森,他已經從高盛跑到Nash政府擔任財政部長了,前年才來,幹了一年多就遇上史無前例的巨坑。

周新說:“亨利,你懂我的,我是個好人,我想告訴人們一點真相,哪怕只是一點。

正如我微博中說的那樣,普通人缺乏風險意識和風險識別能力,即便身處金融危機中,也還是抱有幻想,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認識世界。

精英們把普通人的血肉當成自己過冬的食物,通過點亮火柴來讓普通人對寒冬產生錯覺,我只不過把現在是冬天給說了出來。

這並沒有錯。”

周新很坦誠,他很長一段時間看不慣這種行為,因為他也是靠著學習變得富有。

但富有後,這種富有也不過是讓他變成了所謂的中產階級,實際上掌握的社會資源極其有限。因為創業踩中了時代風口,身邊來往的不乏“上層人士”。

從這些“上層人士”的溝通中,周新知道這些人和普通人雖然還是同一個物種,但掌握的資源讓他們之間有著無法逾越的壁壘。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動上層的利益如同奪取他們的生命,改變底層的觀念如同掘他們的祖墳,而底層的觀念正是上層財富的來源,試圖說透這一切的人,是他們共同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