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引爆(第2/3頁)

包括霓虹也一樣,因為NewPay進入霓虹市場更早,高麗因為地域保護原則不讓NewPay進,霓虹的NewPay早在去年就成立了數字銀行,專注於提供和傳統銀行差異化的產品。

NewPay Bank上線後,借助711和羅森快速擴張。

但彼得想搞的不是電子支付的那種數字銀行,而是想收購傳統的大型銀行,讓NewPay成為真正的金融巨鱷。

“每一次金融危機都會是潮漲潮落的過程,在每一次潮汐之後,都會有死去的屍體被海浪推向沙灘。

這次風浪格外大,說不定會有巨鯨倒下。”

周新心想:“你還真沒說錯,這次倒下的銀行,有像雷曼兄弟那種投行,有像華盛頓互惠銀行的那種商業銀行。”

周新不知道的是,未來連矽谷銀行都能破產。

“我贊同你的想法。

當這些資產有合適價格的時候,我們可以著手收購。”周新覺得沒問題。

隨著NewPay的進一步上市,他雖然依然掌握著NewPay的控制權,但是股份會進一步降低,會有更多的勢力進來分享NewPay發展帶來的紅利。

運作NewPay的金融業務多元化,未來說不定能發展成類似高盛、PayPal和富國銀行的結合體。

彼得·蒂爾說:“那我們需要在紐交所上市,另外麥道夫絕對會是標志性事件,是前所未有的大事件。

亨利想借助NewPay來消解媒體對麥道夫事件的關注,這不現實。

我有預感,這次的金融危機會格外殘酷,會有很多資產跌到難以想象的價格。

但我們想在這種時候吃到一塊相對不錯的蛋糕,我們需要提前謀劃。”

像華盛頓互惠銀行,在08年金融危機破產前,是阿美利肯個人客戶資產規模排名第四的銀行,有著超過百年的歷史,按照華國銀行對標的話,類似交行了。

光是表內資產就超過了三千億美元,它破產是因為流動性危機,它破產的時候,賬面上的資產還有三千億。

最後被摩根大通收購,收購價只有區區19億美元。

像這種機會,壓根輪不到NewPay。

頂級的唐僧肉一定是被離靈山最近的妖怪給先吃。

因為華盛頓互惠銀行在破產後被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當時想收購這家銀行的企業包括花旗、匯豐和富國銀行,最後為什麽摩根大通勝出?還不是因為在華盛頓關系深厚。

包括二十年後,2023年阿美利肯銀行倒閉潮中,第一共和銀行,同樣賬面上2291億美元的資產,被摩根大通以109億美元收購,還是分批付款,只需要付首款26億美元。

甚至在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摩根拿到了美聯儲290億美元的支持,去收購倒閉的金融機構。

摩根借助收購華盛頓互惠銀行,一躍成為阿美利肯最大的東海岸銀行,未來在數次並購中,更是成為了占據超過10%全國存款的巨型銀行。

所以,回到那個問題,這些頂級的唐僧肉輪不到NewPay,甚至連入場券都拿不到。

彼得在NewPay CEO這個位置上幹了這麽久,同樣很明白這個道理,他想要提前謀劃,為NewPay尋找一個機會。

哪怕只是區域性商業銀行也可以,NewPay不愁沒客戶,他們掌握著線上渠道,這就是天然的客戶來源,他們只需要一個機會。

哪怕是一家區域性銀行,彼得也有把握借助NewPay的能量,把它打造成一家全國性的大行。

當周新和彼得在陸家嘴商量下一步NewPay的時候,遠在大洋彼岸的華爾街因為一則消息徹底引爆。

“伯納德·麥道夫涉嫌證券欺詐”

字越少,新聞越大。

媒體們都沒有心思去想什麽標題,他們需要第一時間把消息放出去。

老實說,阿美利肯的這些媒體,從麥道夫被控制,到Robin被控制,他們已經陸陸續續得到一些隱隱約約的消息。

不少媒體從業者都在微博上發消息,暗示最近有大事件發生。

但是因為華盛頓和華爾街的聯手控制下,硬生生把這個消息拖了一個月時間。

華盛頓需要時間來把事情理清楚,準備好應對廣大投資者怒火的方案,而華爾街需要時間來逃跑。

消息一旦發酵,會引起全球投資者對阿美利肯金融機構的信任危機,從證券到信托再到保險,沒有一個能逃得了。

因此不把事情擴散是大家的共識。

普通人只能隔三差五看到股市暴跌,媒體都在說現在是底部,各種底部的形容詞層出不窮。

就好像大A的政策底,市場底,只聽過沒見過。

這段時間,阿美利肯的韭菜們有了和華國韭菜們一樣的感受,那就是老是說底部到了,怎麽還在跌?

動不動三四百點起步,這還讓不讓人玩了?

“阿美利肯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公司前董事會主席伯納德·麥道夫11日因涉嫌證券欺詐遭警方逮捕。法院12日緊急凍結他名下證券交易公司和對沖基金公司的全部資產,以安撫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