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新芯的競爭對手們(第2/3頁)

對於一級市場來說,我們直接去投資新芯新建的廠就好了,每年基本上固定7%左右的分紅給到你,不香嗎?

二級市場那幫信奉價值投資的投資者就更不想投你台積電了,不是龍頭意味著享受不到附加價值。

所以劉德音要重塑市場對台積電和新芯的看法,台積電的競爭者是中芯國際、是華虹、是申海貝嶺這些公司,我們才是一個賽道上的競爭者。

只要你競爭者換的夠快,那你永遠都是第一。

“哦,這個說法很有意思,所以說市面上的觀點是錯誤的,新芯和英特爾才是直接競爭關系,新芯的最大競爭對手是英特爾?”主持人好奇道。

說白了他也是來配合劉德音打造這一形象的,因此他只需要做好捧哏就可以了。

劉德音猛地點頭:“沒錯,在新芯誕生以前,英特爾是存活到現在唯一一家IDM模式的企業,也就是我們所稱設計、制造一手包攬。

新芯在誕生之初的目標是做芯片代工,是對標台積電成立的芯片制造企業,但是隨著Mphone在全球範圍內的熱賣,新芯主要的經營目標變成了幫Mphone設計和生產芯片。

後來隨著新芯自主品牌小米,和藍牙芯片的推出,更是進一步強化了這一概念,新芯現在連自己內部的芯片供應都無法滿足,更別說接外面企業的訂單。

相反,新芯內部芯片的需求還會拿一部分給台積電來做。”

劉德音說的是真的,但是隱藏了部分信息,那就是新芯交給台積電的訂單越來越少,隨著新芯的產能增長,他們遲早會去搶台積電的訂單。

還有就是,新芯優先合作對象是華虹和中芯,然後才是台積電。

主持人恍然大悟:“原來新芯和台積電之間還存在合作關系,也就是說新芯發展得越好,台積電也能從中受益。”

劉德音心裏很想反駁,但表面上還是要裝作一副贊同的樣子:“是的。

像新芯和台積電這種模式,他們相當於是數據共享限制較少的單一公司,因此英特爾可以比AMD更緊密地優化彼此的制造和設計。

他們的最終芯片定價可以低於AMD,因為無需支付額外的代工費用。”

AMD的代工大部分是交給台積電做的。

“同樣的,新芯也是這樣一家企業,他們能夠極大程度利用數據共享之間的優勢,優化設計方案和制造工藝。

正是因為新芯和英特爾是同類型的企業,所以在移動芯片領域,新芯讓英特爾非常難受,英特爾和AMD相比的領先優勢,在面對新芯的時候消失不見了。”劉德音想把英特爾拉下水。

他的話是會被媒體傳播到矽谷的,台積電和矽谷之間的聯系要比和張江之間的聯系緊密的多。

英特爾一直要到14nm工藝制程的時候開始落後,原本定於2016年突破10nm工藝進行過渡,結果就是完全崩潰,台積電在16nm、10nm和7nm工藝上接連領先,直接領先了英特爾三年時間。

而英特爾失去領先地位後,效率低下的問題暴露無遺,他們在制造晶圓的良品率上明顯低於台積電,需要更多的晶圓廠來實現相同的產量。

從成本到性能再到良品率,幾乎是全方位的落後,甚至沒人能說清楚英特爾為什麽落後。

以至於後來英特爾自己在進行改革的時候,采取了內部代工的模式,內部設計部門需要付費來鎖定訂單。

采用大量內部代工的模式來節省成本,比如說不同的芯片設計團隊,你這個團隊去年設計的芯片銷售額是多少,然後英特爾根據你們團隊的銷售額給你分配你可以支配的錢,你再拿這筆錢去鎖定訂單。

而不是之前那種所有團隊按照重要性排隊,A團隊把先進制程的生產占完了,結果造出來的東西依托答辯,完全賣不出去,靠著老本可以一直躺著把先進制程給占完了。

而因為周新知道IDM模式的弊端,所以新芯從成立之初就是采取內部代工的模式。

甚至因為燕雀和鴻鵠的火爆,新芯內部有芯片設計人員單獨組建團隊,進行智能手機相關芯片的設計。

“那您認為英特爾和新芯之間誰會有優勢?”主持人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

劉德音說:“英特爾掌握了現在,而新芯看上去在未來占據了優勢。

我們都知道個人PC是過去數十年主流電子產品,英特爾牢牢占據個人PC芯片的壟斷地位,但新芯在智能手機芯片的領先地位同樣穩固,智能手機是未來。”

主持人問:“劉先生,在大概十年前您接受采訪的時候說,Fabless模式是未來,IDM是落後的模式,現在隨著新芯科技的出現,IDM模式好像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大家發現除了英特爾之外,其他企業同樣能夠做好IDM模式,您現在是要推翻十年前自己的觀點還是說繼續堅持Fabless比IDM更好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