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雙線並行

當你不知道別人給你的到底是蜜糖還是陷阱的話,那麽選擇把給你提供這個機會的人拉下水,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這個機會是對方提供給你的,那也意味著他手裏掌握的信息更多,你哪怕付出些許代價,也要把他拉下水,靠他提供的信息做出更加準確的決策。

周新的想法是讓美聯儲入場,由美聯儲、NewPay和美林證券完成三方交易。

美林要價1000億美元,現金的話NewPay肯定掏不出來,肯定需要美聯儲提供授信額度,幫助NewPay完成這筆交易。

而NewPay同時需要面臨來自美洲銀行的競爭,需要判斷美林是不是裹著蜜糖的砒霜,需要順利完成這筆收購。

那麽與其要美聯儲的錢,不如做一筆交易,把NewPay的股份賣給美聯儲,美聯儲直接提供現金,美聯儲成為NewPay股東後,風險就實現了共攤。

當然美聯儲不會這麽容易下場,它作為聯邦財政的核心管理機構,雖然背後是私人股東,但它也不能親自下場持有NewPay股份。

美聯儲不行,FIDC行啊,FIDC的全稱叫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在這次的金融危機中,FIDC接管了大量破產銀行,它和美聯儲一樣,也是聯邦政府掌管的金融機構,靈活度要比美聯儲更高。

如果說美聯儲相當於華國央行的話,那麽FIDC就包含類似華國社保基金的職能。

“我們需要和美聯儲方面溝通,讓FIDC參與進來,FIDC提供資金,由NewPay具體收購美林證券,NewPay出讓部分股份給FIDC,我們需要把雙方協議變成三方協議。

讓原本只提供資金,承擔融資功能的美聯儲,作為風險共擔方參與到這筆交易中來。”

周新的這一戰略謀劃和之前從阿美利肯回來的時候,把比爾蓋茨帶著一起回來一樣,都是通過風險共擔策略,降低出現意外的概率。

“如果美聯儲方面願意這樣操作,那麽這筆交易可以做,如果他們不願意,那我們也沒有必要再和美林聊了。”

周新很清楚,這個時間點,是收購大型金融機構難得的時間窗口。

等到2016年以後,華國企業想收購阿美利肯核心金融機構,想都別想。

周新之前在華盛頓工作的時候,他很清楚記得某位華國資深外交人員和他說過的話:

“現在是華國和阿美利肯兩國關系的黑鐵時代。

很多人說2003到2008年燕京奧運會前,是兩國關系的黃金時代,我並不這麽認為,我認為這不過是白銀時期,真正的黃金時期要到2007年之後,2007到2011年這段時間才是黃金時代。

因為這段時間,阿美利肯有求於華國,他們的大放水需要華國配合,不然他們控制不住國內的通貨膨脹。

你能想象這段時間,美聯儲能同意華國投資集團收購摩根士丹利10%的股份嗎?

換做現在,完全是天方夜譚,而且那10%的股票不僅僅能享受分紅權,還有投票權,沒有被稀釋過的投票權。

換現在,想都別想。”

另外也有華爾街的金融從業人士和他吐槽過:“08年以前那可是華爾街的鼎盛時期,華爾街能和華盛頓抗衡,美聯儲和聯邦財政部壓根沒有現在這麽大的權力。

那時候大型金融機構之間的並購、收購、拆分可要容易得多。”

這是因為在2010年之後,聯邦對金融的監管愈發嚴格,資產總額超過100億美元的金融機構,在公司倒閉、被收購、拆分之前需要預先支付分解資金,美聯儲更是擁有了引導任何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出售或轉移資產的權力。

這裏的限制詞是任何。

華盛頓在金融領域被賦予前所未有的權力,華爾街則遭到了極大削弱。

華爾街新貴,來自矽谷的異端,和老牌金融機構美洲銀行爭奪全美最大券商美林,這其中充滿了噱頭。

彼得·蒂爾公開承認後,美林證券連續上漲,市場給予了非常正面的信號。

華國國內的媒體也在高頻討論這件事,本身阿美利肯金融界的動態就關系到全球經濟什麽時候能夠企穩,而不管是NewPay還是美林,都是赫赫有名的企業,這樁潛在收購案話題度十足。

“臥槽,那可是美林啊,華國企業居然有收購美林的那一天,我之前做夢都想不到。這可比什麽聯想收購ThinkPad要牛得多。”

“拉倒吧,NewPay什麽時候是華國企業了?NewPay不純純矽谷企業嗎?你總不能說華人創辦的企業都是華國企業吧。”

“新總依然掌握對NewPay的控制權,NewPay在全球範圍展業,怎麽不能說這是華國企業?”

“全球總部在矽谷,受到阿美利肯政府監管,主要業務也在國外,除了周新是華國人以外,我是沒有看出半點NewPay是一家華國企業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