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4/4頁)

又說什麽,朕若是離開愛卿,便如同魚失水,鳥失翼雲雲。

用詞比擬之多,讓徐瑾瑜幾乎要以為自己走進了古代般的小說之中,也難為聖上可以想出那麽多的意象可寫了。

徐瑾瑜本來還以為聖上要有什麽重要且難以完成的任務要交給自己,可沒想到,整封信哪怕是到最後一個字眼,也在訴說著成帝的思念。

徐瑾瑜看來看去,愣是沒有看出來成帝千裏迢迢送信過來,究竟所為何事。

就好像,只是單純的想要表達一下對自己的思念。

原來古代的臣子過得這麽好嗎?

辦事得力了還能收獲來自聖上的思念加親筆信抒情大禮包?

徐瑾瑜看著那封每個字眼都仿佛散發著“徐愛卿快回來,朕想你了”的氣息的書信,打了一個哆嗦,隨後將其收了起來。

就當,這是聖上的獨門慰問吧,雖然這熱情的著實有些嚇到他了。

可是,徐瑾瑜沒有想到,這封信只是一個開始。

接下來的一個月中,他收到了來自聖上的三封書信!

每一封都文采斐然,各不一樣,還表示了對於徐瑾瑜遲遲不回信的失落,讓徐瑾瑜最後也不由斟酌著,回了一封諸如“臣也亦然”意思的書信。

這短短的書信,用盡了徐瑾瑜苦學多年都還頑強生存的腦細胞,這才凝聚出來。

於是乎,在等待春天到來的這段日子,徐瑾瑜一面養身子,一面時刻準備應對回應聖上突如其來的關愛,日子過得也算充足。

等到原城外的地面已經遙遙可見嫩綠的草色時,徐瑾瑜便知道自己等人已經到了該班師回朝的時候了。

而這一次,回京的大部隊又多了不少人,比如已經十數年不曾歸家的鄭齊,比如終於被徐瑾瑜找到的徐遠山。

徐瑾瑜自原城回京,剛一到涼州,還未靠近百姓們便直接蜂擁過來,可卻都很有禮的隔開了一段距離。

隨後,由涼州城中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親自將一把把萬民傘呈上,老者老淚縱橫:

“徐大人啊!老朽本是入土之年,皆因您大仁大義,這才苟活了這麽久!

可老朽自己活夠了,還有兒孫,還有這些年輕的娃娃們啊!若不是您,我們只怕都要淪為那些烏國人的奴隸了!

徐大人在上!這是我涼州所有子民為您進奉的萬民傘,您來時涼州正值危難,您走時,四海升平,老朽叩謝徐大人大恩啊——”

老者說著,隨後直接跪了下來,他一跪,百姓們也紛紛跪了下來,只是每個人都眼含敬仰的看著那輛馬車。

若無徐大人,他們此刻或是淪為奴隸,或是在戰火中顛沛流離,又怎麽會有如今的安逸寧靜?

這一跪,他們滿懷希望,虔誠祈禱徐大人可以順心遂意,平安喜樂。

徐瑾瑜忙撩起車簾走了下來,一一扶起了幾位老者,這才道:

“諸位的好意,徐某心領了,只不過還請老人家快帶著大家夥回去吧。

我可是聽說這些日子,外面來的商隊對牛肉幹等物需求甚大,您搞出這麽大陣仗,可是要浪費不少銀子呢!

咱們老百姓過日子,這銀子才是硬通貨,知道大家過得好,過得舒服,我也就放心了!”

徐瑾瑜笑意盈盈的說著,語氣親切溫和,讓眾人一時又不由紅了眼眶:

“自然是,徐大人您值得!沒有徐大人,哪裏會有我們現在的好日子?”

眾人不由流下了不舍的眼淚,徐瑾瑜使盡,使盡渾身解數,這才終於將百姓們勸好了。

等徐瑾瑜等人的車隊再度駛離之時,已經是半個時辰後了。

春光明媚,陽光正好。

沿途的百姓們都默默的注視那輛遠去的馬車,即便它被後面的馬車擋住了影子,再也看不到,百姓們還是依依不舍的看著那個方向。

而方才為首的老者,這時候才拄著拐杖嘆道:

“什麽是父母官,這就是啊!”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

互市重建,他們最先受益,也最容易遭到沖擊,是徐大人派人教他們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商戶,也是徐大人將牛羊肉制品推出,這才讓他們家家戶戶有了一門吃飯的營生。

可這中間,徐大人從未得過一分利,就連他們進行送上的萬民傘,也要被徐大人擔心他們誤了工時,耽擱了賺錢。

老者一番話,讓眾人眼中的熱淚終於滾滾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