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安善坊救病人(第2/5頁)

尤其是他們在般若寺的廂房內設置機關,欺騙普通僧人“他們睡覺無形”的把戲,也被揭穿。

一件件,一樁樁,人證物證流水一樣呈上,又在師爺的安排裏下台。

公審三日後,將張天師和六大護法的十大惡行公布於眾,先是在國都城遊行一日。

遊行時,國都城的百姓們追隨遊行,一路扔爛泥巴、潑汙水,民憤化成實物。

一天遊行下來,張天師和六大護法們人人體無完膚,傷痕累累。

京兆府尹見百姓們相信,張天師和六大護法都是騙子,給他們判了斬立決。

人頭落地的那一刻,圍繞著大小般若寺的許多玄妙都成了泡影,消散在人群裏。

公告貼滿全城,有人專門站在公告旁,從早到晚地讀,目的很簡單,讓更多人知道。大小般若寺僧眾的惡行惡狀,被更多百姓知曉。

大小般若寺的許多良田都在城外,佃農們聞訊趕來,聽了一遍又一遍,知道不用再繳高額稅租,開心地當街跳起舞來。

被逼成佃農的、被占了家產和良田的百姓,領回了自己的田契和房契,在公示榜旁邊痛哭流涕,房子和田地都回來了,可是燒死在大火裏的至親們連屍骨都沒有。

痛哭的人群裏,就有下山作證的柳巧和劉阿婆,她倆冷眼看著護法挨打、套上枷鎖流放……堵在心中的惡氣,一日出盡,失去的家人不能再見,但她們不用再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百姓們都在京兆府門前跪謝,感謝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風三位官員秉公執法。

至此,太子與潤和帝合作的“滅佛”,表面上已完結,但暗地裏還在追查與張天師關聯緊密、並從中獲利的官員,包括被幽禁的錦王和賢妃。

……

新舊交替是大勢所趨,六部官員除了忙還是忙。

官員們守口如瓶,對家人也不會透露一星半點,以前令人放松的“廊下食”,現在也覺得有些難熬。

但是,官員們的上報卻更加頻繁,無他,沒有機會擺爛,又沒法糊弄太子,所以只能在太子面前爭功,顯示自己的價值。

比如,禮部官員剛剛呈報,加試的春闈報名已經結束,共有五千多考生報名,考試場所與人員調度已經全部完成,只等四月中旬開考。

兵部官員立刻呈報,武試報名已完成,考場和考生也都準備完畢,只等各地選送的武人到達國都城,就可以開始武試。

總之,凡是太子殿下交待的事情,都在以不可思議的進度提前完成,而這高效工作背後的壓力、籌謀、調度的辛苦,冷暖自知。

官員們不停地卷,太子殿下更加高效,高效得令他們頭疼,整天都覺得累。

大病初愈的太子卻始終精神奕奕,處理政務得心應手,連飛來醫館開出的藥都一頓不拉地吃了(當然,電子藥盒功不可沒)。

以至於“廊下食”經常吃到一半,太子殿下就要召見;每到召見,官員們必須擱下手中的碗筷,急走去見。

今天也不例外,但到了太極殿,卻聽到“胡粉引起慢性中毒”這樣驚悚的事情。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大郢官員們對自己的容貌也有要求,除了個別天生膚白貌美的,幾乎人人敷粉,極個別的也曾全身敷粉,朝會時空氣也是芬芳的。

但是,替太子治病的張醫師和周奉禦,潛意識覺得什麽都可能傷害他,所以敷粉這樁事情從未出現在太子眼前,太子妃成親以後,只要醫師說過對太子無益的東西,就棄之不用,包括香粉。

因此,太子非常幸運地成了永樂宮內極少數從未塗過粉的人。

太子是輕松了,官員們聽完下意識摸臉,緊接著就是一身冷汗,誰知道鉛是慢性毒藥呢?

當下,秦國公出列:“太子殿下,您打算如何處置?”

大郢的英粉與胡粉兩大產業有豐厚的利潤,胭脂水粉的鋪子到處都有,關系到鉛礦與作坊的生存,以及背後無數人的生計。

太子已經想好對策:“首先,讓百姓知道胡粉對身體有害,舞者樂伎表演禁止全身塗敷;其次,讓所有鋪子增加英粉的使用,減少鉛粉的售賣;最後,讓鉛礦減產……”

簡而言之,不會一刀切,會循序漸進地減少鉛粉使用。

至於如何才能研制出無毒又好用的英粉,胭脂水粉鋪子的掌櫃一定會絞盡腦汁推出新款,就交給時間。

太子這些舉措很快以公文的形式,郵差攜帶公文發布到整個大郢。

官員們還懸著心:“太子殿下,那敷了胡粉的呢?”

有些官員敷了十幾年胡粉,冷汗不止。

太子回答得也很爽快:“自覺病重的可以請假上山,飛來醫館的醫仙們有法子減輕,胡粉有毒也是大醫仙提醒陛下的。”

官員們面面相覷,這種高效辦公,恨不得吃住都在太極殿的形勢下,誰想請假治病就是不想幹了,替補名單那麽長,眼巴巴地盯著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