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第2/3頁)

金光映入眼底,黑眸幽暗,仿佛兩彎寒潭,深不見底,森冷徹骨。

城外軍營內,篝火燃燒殆盡,殘存煙氣裊裊,很快被風吹散。

智淵等人回到營內,大多整夜未睡,一直忙碌到天明。

扈從軍營地內,羌夷首領眼下掛著青黑,卻無半點困倦,反而精神頭十足。

選拔外出的勇士時,兩人的聲音異常洪亮。

“此去楚地,必有大功!”

前車之鑒不遠,眾人皆知此去兇險,但無一人退出,反而各個爭先。

見狀,羌夷首領露出滿意的神情。選定人手後,抓緊吩咐幾句,就命人打開營門,親自率領部眾出發,前去與氏族的隊伍匯合。

大諸侯國交戰,戰書必由氏族遞送。

經過一番商討,壬章奉命出使,持戰書前往壽申城。

隨行有五百甲士,全是從新軍中調撥,身手不凡,戰場上能以一當五。

羌夷勇士跟在隊伍後,表面上充做護衛,實際的職責是在城下叫罵。若楚軍不應戰,就要發揮看家本領,日夜騷擾楚國邊境。

隊伍集結完畢,林珩親自出城相送。

壬章下車行禮,從林珩手中接過戰書和符節,正色道:“君上放心,臣此去定不辱使命!”

話落,壬章再拜,轉身登上馬車。

“出發!”

城頭傳來鼓聲,城下響起號角。

千余人的隊伍從臨桓城出發,一路疾行,直奔楚國邊城壽申。

隊伍過處,甲士按計劃宣揚戰書。

待壬章抵達壽申城下,戰書經過口口相傳,內容廣為人知,趕來助戰的附庸國也全部聽聞。

“晉侯邀楚侯戰於野。”

眾人的目光聚向壽申城,都很想知道楚侯會否應戰。

壽申城下,面對緊閉的城門,壬章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命人上前叫門。

“晉君遣使,下戰書楚侯,速開城門!”

甲士策馬上前,聲音洪亮,一字一句清晰傳到城頭。

女墻後似有人探頭,不多時又收了回去。

壬章在車內安坐,甲士輪番上前叫門。

楚國遲遲不回應,叫門的換成扈從軍,嗓門更高,一刻不停,城門不開誓不罷休。

時間過去良久,門後終於有了動靜。

城頭響起三聲重鼓,厚重的城門向內開啟。

一名高冠博帶,單耳懸金環的楚國氏族駕車行出,車後跟隨百名甲士,迎壬章一行人入城。

“未料晉使前來,有失遠迎。君上宣見,使君請。”來人行至近前,表現得彬彬有禮。臉上皮笑肉不笑,話中綿裏藏針。

他故意側頭看向甲士身後的羌夷,譏諷道:“晉守西境四百年,未想真與羌夷為伍,奇也,怪也。”

壬章目凝霜色,寸步不讓,與之針鋒相對:“不及楚國。昔楚共公伐申,申君言己無罪,楚共公自稱蠻夷。坦然自若,不拘小節,天下無出其右者。”

“使君博學。”楚國氏族冷笑一聲。

“多謝誇贊。”壬章無視對方難看的臉色,任憑其咬牙切齒,權當是誇贊,一句話照單全收。

眼見討不到便宜,楚國氏族當即偃旗息鼓,沒有再自取其辱。

兩人並車進入城內,道路兩旁是楚甲把守。

馬車穿過長街,兩側長戟林立,森寒之氣縈繞。意志不夠堅定,極可能被當場嚇破膽。

任憑楚軍殺氣騰騰,壬章始終夷然不懼,全不看在眼中。

楚國氏族與他同行,見他如此表現,縱然身為敵人也不免心生贊賞,佩服他的膽魄。

壽申城布局嚴整,兩條道路直貫東西南北。

縣府座落在城南,楚項駐蹕在此。

馬車停在門前,壬章被請下車,僅帶一名文吏,不帶任何甲士,昂首闊步進入府內。

穿過庭院,登上兩級台階就是大廳。

大廳門敞開,楚項坐在上首,多名氏族分在左右。

壬章邁步走進大廳,端正衣冠,正身見禮。禮節一絲不苟,態度不卑不亢:“晉臣壬章奉君命前來,遞戰書於楚。”

晉使隊伍一路大張旗鼓,風聲早就傳來。

壬章尚未入城,楚國君臣已知戰書內容。

對照輿圖,確定野地所在,楚項思慮片刻,猜出了林珩的意圖。

戰於野,屯兵河畔,半渡而擊。

此刻,壬章遞上戰書,楚項一目十行,更篤信心中猜測。

他的反應卻出乎預料。

“回去轉告晉侯,楚應戰。”

楚項沒有合攏竹簡,隨意拋入盒內。他擡起手,立即有侍人捧來竹簡和筆墨。

當著壬章的面,楚項寫下另一份戰書,作為對晉侯的回應。

“告知晉侯,十日後,戰於野。”

晉國選擇地點,時間就由楚國來定。

半渡而擊?

楚項冷冷一笑,兩旁氏族殺氣凜然。

該讓晉侯知曉,楚乃萬乘之國,擁有強兵猛將,非鄭國能比。楚國大軍傾巢而出,勢如兇獸,占據先機也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