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無以家為(第2/3頁)

董夫子最初的意願是讓白羽直接將兵府簡進獻皇帝,讓兵家沒有反應的機會。

他再順勢推動,以皇帝為主來議定,拉劉徹背書。

過程中除了讓儒家負責主理,隨後還有第二步,就是推動兵府後,再推動儒家在各地形成文脈,也是類似兵府的方式,豎立的則是儒家先賢。

老夫子的私心是他自己也準備進入其中,享萬民供奉,從中獲取跨越夫子境,沖擊半聖的契機。

到時兵、儒兩家並存,但儒家把持文脈,輔政朝綱,以兵家為用。

如果將兵家看成是一把寒光四射的戰刀,皇帝是用刀的人,儒家則是握刀者。

這和董仲舒推行的儒家大興,“道之大原出於天”,自然、人事都受制於天命。進一步鞏固漢武帝的集權統治,而百學儒為首的思想完美統一。

他不是要排斥兵家,而是將兵家壓在儒家下頭,當成禦敵於外的工具。

霍去病選擇支持兵府之事,是因為知道董仲舒迎合帝心,搞中央集權,事情根本阻止不了。

那就換一種方式,往更合自己心意的方向推動,改一改。

儒家的三綱五常,教化民智,不能阻擋,只能順水推舟。

董仲舒想進一步奠定獨尊儒術的根基,兵家也湊一手,把好處分薄。

不過董仲舒主動推動兵府一事,事先早有充分準備,有些事是別人取代不了的。霍去病的提議雖然進一步擴大了兵府規模,還要給陣亡部眾立碑傳世,倒也不出董仲舒謀劃的範疇。

他暗地裏有些感慨霍去病的反應快,迅速把他的謀劃轉變的對兵家更有利,此外倒是能坦然接受:

“那就按冠軍侯所提行事,老夫也是如是想。”

霍去病好整以暇:“夫子想以儒治國,教化民智。而兵家主征戰,禦敵於外。只希望最終不會發展成以儒禍國,全力壓制兵家乃至其他各家流,重文輕武,羸弱難反,成為國之禍事。”

董仲舒笑道:“以儒開民智,如何會使國弱?”

你是沒看到後世儒家歪成什麽樣……霍去病心忖。

他不準備在這方面多爭辯,既然目的已達,遂起身告退。

具體的請兵家入兵府,先讓董仲舒忙活,其他最後再定。

霍去病起身時,忽然感覺面前黑影一閃,擡手接住,卻是皇帝劉徹沒好氣地扔過來一部竹簡:“你要慎言慎行,參你的簡書都遞到朕這裏來了,下次再有這種事,定當嚴懲。”

霍去病低頭瞅了一眼,是汝陰侯一脈,也就是隆慮公主找人參他。

說他毆打宗室子弟,無法無天,致汝陰侯之子陳集腿部傷殘。

劉徹拿簡書砸他,就算是懲戒過了。身為皇帝,還要親自過問宗室子弟被人打斷腿這種事,成何體統。

“臣下次注意些。”霍去病躬身道。

劉徹差點氣笑了,還下次注意,還有下次?

“你先別走,朕賞罰分明,匈奴寇邊,你設計破敵,盡殲來犯的匈奴部眾,朕賜你一座宅邸,在城南,你去領了。”

我是不是該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的名句……霍去病心忖,遂道:“臣已有三進的宅院,足夠住了,剛有人參奏臣,臣惶恐,愧不敢領陛下賞賜。”

你惶恐了嗎……董仲舒翻了個白眼。

番系輕咳了一聲。

周平心忖你可真惶恐……惶恐到完全看不出來。

霍去病退出禦書房。

留下董仲舒等人,繼續談議兵府簡的事。

他回到衛軍大殿,處理軍務之余,便再次取出韓信的兵書查看。

韓信曾留下三篇兵法,後世已失傳,但在這個時代卻完整的存放在石渠閣,霍去病手裏的就是。

三篇分別是用將篇,用地篇,用計篇。

闡述將領帶兵之道,地形臨戰之道,和計謀方略之道。

霍去病多年來一直在想一件事情,除了抗擊外敵,他還應該做些什麽?

強軍的根本在哪?

顯然是民智,是一種傳承自強的精神,遇敵敢戰,會戰才是強軍的根本。

但為了鞏固皇權統治,想在強軍這一層面開啟民智,某種意義上和皇權是對立的,且不可調和。

霍去病目前能想到的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借力而行,既然儒家崛起難以阻攔,那就參一手。

他想在太學內,先增設兵法傳授。

即建立最早期的軍校,把後世的武選更加規範化,篩選優秀的兵才,若能盡量維持這種兵道傳承,或可為後世多留些東西。

越是在這個時代生活的久了,愈能感覺到深陷其中,即便兵鋒蓋世,有些事能做的終究有限。

盡力而為吧。

霍去病在處理軍務中,又過了一天。

臨近傍晚,他起身出了衛軍正殿,阻止了隨員跟隨,打算自行溜達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