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國之大用,位高權重

三月春時,長安已可以長時間打開窗戶通風而不寒。

霍去病一身戎裝,坐在衛軍大殿內,從窗外收回視線。

他面前的矮席上,放著一張大漢國境圖。

這是一張新圖,圖上將烏桓,扶余囊括其中。而在月初,朝中已公告天下,漢之國境北擴數百裏,並在組建新的邊塞城鎮。

近段時間,扶余,烏桓,乃至鮮卑,都有使節,陸續來到長安。

包括西向的羌,氐也有少部分部族,派了使節過來稱臣。

所以九卿之一的少府便讓麾下匠作,迎合皇帝的心思,把這些地方都納入了漢境的新圖。

圖上還將西域諸國的地理位置,也標注的清清楚楚。

“這新圖倒是有些意思?”霍去病看了眼殿內左右兩列,坐著的數十人。

要知道郎中令是十萬禁軍之首,位高權重,統轄整個長安衛軍體系。

他下轄屬官也不都是武將,還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諫大夫,郎,等參謀職務,文臣數十人。

朝中公卿、大夫集議,軍事相關政策多由霍去病先做決定,然後奏報皇帝。

某種意義上,郎中令麾下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小朝廷’,可以開衙議事。

只不過霍去病很少召集麾下臣屬,齊聚議事。

適逢近期長安各方使節匯集,方方面面的事情,衛軍大殿內才有了此次聚集。

“下臣以為,國境擴張,是大喜之事,尤其對郎中令有很大利好。”

說話的是霍去病麾下大夫,司職議事,相當於參謀的王彥,年在五十出頭,個子瘦小,長臉,留山羊胡,很有學問。

他們內部開衙,商談的事情都是從霍去病的角度出發,為他謀事。

這些下屬臣子相當於他的謀士,屬臣。

“此次開疆,多為郎中令的功績,朝中各部歡欣,對郎中令確有益處。且陛下重兵,自是好事。”

這次說話的是左輔衛軍麾下,車郎中將俞培。

其人是個彪形大漢,四十余歲,坐在那威風凜凜,像一座小山,身披重甲。

霍去病的視線仍在新圖上,眼下國境擴充這點面積,朝中各方已是備受鼓舞。

他倒沒覺得是多大功勞,且不說後世的元,清,明,就是唐朝也比這時候的漢境大。

這些文臣野心太小了。

“各部兵備,軍馬諸事如何?”霍去病問了一句。

麾下臣屬當即進行奏報。

商議過正事,時間接近中午,霍去病擺擺手,示意各部將領散衙,各行其事。

諸部告退後,只剩大夫王彥陪坐一旁。

“郎中令似乎對這份新圖,格外關注?”王彥小心問道。

“嗯。”

霍去病矚目國境新圖,不是在看疆域大小,而是在看馬場。

“馬者甲兵之本,國之大用。”

尤其冷兵器時代,直到火器出現前,延續數千年的馬戰,會將騎兵發揮到極致,千年不衰。

而騎兵的關鍵,騎還在兵之前,可見馬的重要性。

後世有記載,漢最鼎盛的時期,年產良馬五十萬匹。

原因就是在征服西域和東北諸郡以後,建立了多個大型馬場。

從古至今,良馬的飼養地,幾乎是不變的。

在華夏的土地上,首先是西北養馬區,其中包括西域。這一地區生活的部族,歷來以畜牧為生,盛產良馬。

陜、甘地區養馬也有悠久歷史。

河曲馬是地方品種中體格最大的良馬,最大的優點是耐重,持久力也強,疲勞恢復快。

秦穆公為周天子所牧就是河曲馬,秦皇統一六國所用騎兵戰馬,也是河曲馬。漢現在所用軍馬,亦多是河曲馬。

西北名馬還包括舉世皆知的大宛馬。

大宛是西域的一個國家,大宛馬則是最出名的馬種,也是人們常說的汗血馬。

其體形漂亮、神駿無匹,服從性強,速度如飛、且適於長途行軍。

今安其實就是大宛馬中的異種。

宛馬不僅是戰爭利器,更是古代帝王乘坐的首選,缺點是數量少。

除了以上產區,戰國以後匈奴等民族興起,擁有著更龐大的馬群基礎。

此外還有西南和東北馬區,也就是常說的幽雲十六州,包括鮮卑、烏桓,扶余。

這一區域的馬,力速兼備,輕快靈活,適應性強,抗寒力也好,體質結實,同樣適合成為戰馬。

霍去病先打扶余,烏桓。而漢匈都對西域虎視眈眈,馬是其中的主因之一。

這幾個地方若是落入大漢手中,就是將最優質的馬場,都攬在手裏。

經濟上,打下這幾個地方,也將使漢的國力攀升,可以緩解很多問題。

霍去病思索之時,董仲舒在禁軍親衛的引領下,走了進來:“霍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