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誤會(第2/4頁)

張信喝著茶沉默不語,雖然皇帝對他恩寵有加,靠著關鍵時刻改變歷史的功勞,他足夠吃一輩子,但這不代表張信就是個躺在功勞簿上的人,尤其是張信很清楚,自己這個位置,是多少人想要得到的,又被多少人的目光覬覦著。

曹昱倒也不以為意,繼續說道:“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在兩淮做的每一項決策,都可能給其它地方帶去連鎖反應。因此,我認為解縉做的事情,我們不必阻攔,但首先要做的是保證布政使司內的太平,不受外界幹擾;另外則是想盡一切方法,不要讓事情擴大化……可別又像郭桓案、空印案一樣,把整個天下都牽連進去。”

曹昱的擔心當然是有道理的,朱棣性格酷似乃父,而洪武四大案當初殺了多少官員,那可都是讓這些經歷過洪武朝的老臣們永遠都不敢忘懷的。

而眼下兩淮都轉運鹽使司衙門裏,到底能拔蘿蔔帶出多少泥,誰也說不清。

“你手下那左參政,還有淮安知府,平素倒是與我有些聯系。”

張信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但他接下來揉了揉額頭,反倒有幾分灑脫。

“……不過,隨他們死活,也難牽連到你我。”

“是極。”曹昱點頭贊同道,“我看隆平侯所言極是。”

“我觀那解縉行事,如今倒是沒了書生意氣,反倒兇戾了起來,人一這樣,難免會走極端,此事你說的也對,不能鬧得太大。”

張信想了想後,說道:“不若你我一同給陛下上書,鹽稅的事情,就不要擴大了,這樣既能清理出來一些位置,多安插些自己夾袋裏的人才,也能避免事情失控。”

“備倭軍一動,施幼敏大約是無計可施了,這次他既然躲不過,那也合該我們聯名上書。”

曹昱已經躲在後面觀察形勢很久了,施幼敏做的謹慎,上次都察院沒拿到他的證據,但這次只有皇帝能調動的備倭軍出動了足足三個衛,從基層的各個鹽區開始查稅,施幼敏即便賬本做的再好,這次也逃不脫了。

畢竟出動上萬軍隊的成本,那可太高了,而這錢,是一定得收回來的。

擺明了,皇帝這是把豬養肥了,要宰了過年了。

“不過我們也得做點什麽。”

張信頓了頓後,繼續說道:“我聽說,黃淮境內有一些私鹽販子,專門靠走私私鹽謀生,如今既然陛下要大力整頓鹽務,那這些私鹽販子,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該請求陛下同意派出一些部隊,將這群盜匪剿滅,屆時即使有人攻訐,想來陛下也不會過多的怪罪我們的。”

曹昱心中一寒,張信明面上說的大義凜然,可實際上,這黃淮境內,哪有那麽多私鹽販子?

同時,即便是那些大鹽梟或者鹽商,控制著一些鹽場,但是,這些人並非都像什麽黃巢、張士誠那樣,實際上更多的鹽梟都是依仗私鹽發達後積累財富,然後就會走官面,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說白了,還不是和這位漕運總督不清不楚的。

曹昱不動聲色地點頭道:“這倒是個辦法。只是,這些私鹽販子的實力強悍,又狡猾多變,想找到他們可不容易。”

張信笑道:“這倒簡單,我們也不需要親臨戰場,派出幾路人馬,沿途打探私鹽販子的下落,再尋機將他們剿滅就是了。”

“嗯,那便依隆平侯所言。”

黃淮地界上最大的兩個大佬,不約而同地對下面的這些人選擇了放棄。

而施幼敏寄予厚望的朝中門路,也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在這個敏感的時刻,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原本收了重金的某些人,也都紛紛把錢給他退了回來。

這時候,已經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了,這就是塊被盯上的肥肉,現在所有有資格上桌的人,都在等著瓜分。

在此之前,施幼敏能挺過一劫,還能靠著拉攏地方上的官吏和士紳、鹽商,組成聯盟,一同對抗朝廷的調查。

但現在,黃淮布政使司和淮安府的官員,都被“刺解案”給連帶著掃清了一茬,而鹽商也開始該準備後路的準備後路,沒有後路的,那就在家等死,面對朝廷出動的軍隊,已經幾乎沒有人試圖去螳臂當車了。

而之前被施幼敏所鼓動起來罷工的灶戶們,此時的態度也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

在兩淮的某座鹽區裏,一幫穿著短衫的男子坐在院子裏吃飯。

“二哥,我聽說朝廷派了兵過來,還是從山東調來的兵,就是為了治咱們私販余鹽的罪?”一個絡腮胡須的漢子問身旁的青年。

青年年紀約摸二十五六歲,長得濃眉大眼,他聞言放下筷子道:“莫擔憂,只要咱們死咬牙不松口,肯定奈何不了咱們,我就不信了,這十幾萬灶戶,有幾個沒賣給鹽商余鹽過,難道還能都砍頭了不成?定是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