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誤會(第3/4頁)

另一邊坐著的一個黑臉漢子接話道:“就是,咱們有兄弟這麽多人,就算他們把鹽場占了,大不了咱們幹別的就是了。”

那絡腮胡的漢子冷哼了一聲:“這群狗官平素便貪婪狠毒,什麽欽差,也不過是一丘之貉,說不得便是狗咬狗,才有了這般舉動,要我說,咱們不得不防一手,豈能把自家的身家性命,寄希望於別人的憐憫?”

“不過我倒是前段時間聽說了,欽差說要平抑糧價,不治咱們這些灶戶的罪。”旁邊有個年紀小的,弱弱的說了聲。

這時候,坐在主位的漢子放下扒拉的幹幹凈凈的碗,說道。

“要老子講,根本就沒什麽好兵好將,都是些酒囊飯袋,兄弟們做兩手準備便是了,先躲起來,若是情況不對,便撒丫子跑,天大地大,最壞不過跑到海上去。”

“大哥說得對!”登時就有人附議道:“據說這次接管兩淮鹽場的,還是山東防備倭寇的兵,你猜猜都是什麽成分?以前就是淮安城裏梅駙馬手下的,都是軟蛋,連個私鹽販子怕是都鬥不過。”

更有人罵咧咧道:“這幫王八蛋就是欺負咱們啊,鹽場可是整個兩淮最肥的油水。”

這時,突然有人說道:“大哥,這次的鹽稅改革,是否能夠成功,全取決於朝廷會不會對我等采取雷霆手段。我等不妨趁著朝廷還沒有開始行動,趕緊組織兄弟們逃離,去投奔海外的老鄉,不能留在這裏觀望了。”

那漢子搖了搖頭,嘆氣道:“咱們兄弟雖然橫行霸道慣了,卻不願意做背井離鄉的亡命徒,方才所說,也不過是下下策罷了。”

這些人,便是鹽丁裏初步形成組織的結社自保團體了。

“可是留在這裏,萬一說的是真的,朝廷追究起來,遲早會被抓去殺掉的!”

那漢子猶豫了片刻,終究還是搖頭道:“還是不能冒險,萬一……”

他還在思考,結果被一旁的人打斷了:“大哥,這都火燒眉毛了,你還婆媽啥?不管怎麽樣,趕緊拿定主意吧!”

見兄弟們態度堅決,那漢子猶豫再三,一咬牙,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了觀察情況,畢竟他們有人是光棍一條,但有的人還是有妻兒老小的,很難割舍開。

“先躲起來看看情況,若是事有不濟,咱兄弟再跑。”

聞言,那二哥立刻拍掌說道:“那就快去準備吧!咱們明日一早就出發,去水澤裏避一避。”

……

翌日,驛館門前。

在眾文武官吏的陪伴下,欽差解縉走了出來,站在台階上眺望遠處,似乎是在等待什麽。

備倭軍已經開赴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管轄境內的大小鹽區,他要做的,就是宣布新的余鹽政策,同時讓從南京增援過來的大批官吏,核查近幾年的鹽產情況,找出鹽使司衙門的賬簿漏洞,最終找到丟失的鹽稅。

不多時,就等到了大明銀行的副總裁朱恒,他正是姜星火派來負責查賬的,今日也要陪同他們一起前去附近的鹽區,親自宣布余鹽政策。

這是一種重要形式,而周圍的鹽區,就不需要他們親力親為了。

在遠處的高樓上,郝廚子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

這是個稀罕玩意,在市面上流通的,基本都是從南京城裏黑市流出來的,而施幼敏也是花了大價錢,給他弄了一個,方便他執行任務。

他走下樓,牽上馬,順著一個方向率先出城。

他要全身而退,就不能在城裏動手,而等待了幾天,解縉這次外出,正是他最好的機會。

兩個時辰後,解縉抵達了一處鹽區。

跟他在揚州府境內“遇刺”那次的鹽區不同,這裏的鹽區,明顯規模要大得多。

備倭軍已經接管了這裏,鹽區的鹽丁和灶戶,也都列隊在這裏等候欽差的到來。

這片鹽區的灶戶大概有七百余人,他們都穿著粗布麻衣、肩扛工具,有的身上還綁著麻繩,一副要隨時幹活的架勢,就差來一句“很有精神”了。

但這一切,顯然都是官吏們逼迫他們做出來的姿態。

解縉看著他們,感慨地說道:“都是國朝的子民啊。”

朱恒問道:“欽差大人,現在宣布?”

解縉搖了搖頭,現在還不是時候。

國師的意圖,是把鹽業,像化肥、玻璃一樣,納入到國家的管理體系裏,而正所謂“恩威並施”,光是上來施恩,是很難凝聚人心的,只有嚴肅地說明私販余鹽的性質,再提出國朝體諒這些灶戶生活不易,法外開恩,才能達到目的。

解縉清了清嗓子,環顧眾人說道:

“國朝有律法,凡是凡販私鹽者,杖一百,徒三年;若有軍器者,加一等,誣指平人者加三等,拒捕者斬……諸位想必也知道,灶戶的余鹽,只能賣給鹽場,賣給商人,是按販賣私鹽論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