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帝姬的煩惱(十一)

但凡涉及到慕家名聲,他總是看熱鬧不嫌事大。

慕聲的手指停住了,無聲地擡眼,擺出了一個洗耳恭聽的坐姿。長睫烏黑的眼睛裏流露出一絲唯恐天下不亂的興趣。

淩妙妙心想,趙太妃氣成那樣還沒忘記支開柳拂衣,可見她的縝密心機已經滲入了骨子裏。現在殿中只剩下了慕家人,為什麽她還不提曾經請慕懷江和白瑾封印興善寺的事情?慕瑤這個親生女兒,居然也一點風聲也不知道。

慕瑤皺了皺眉,隱忍許久,還是好涵養地答道:“是。”

確實有些古怪。

“敏敏說的那個’神女’,十年前本宮就曾聽說過。”她擡起頭吐出一口氣,表情中有一股狠意,仿佛下定了決心,“慕方士,本宮將自己的秘密全部告訴你們,慕家定會將此事解決,對嗎?”

“十年前,先皇後病重,本宮從太醫那裏打聽到了消息,她能不能捱過那個冬天都很難說。當時宮裏唯有本宮最得先帝寵愛,她沒有一兒半女,可我卻兒女雙全,敏敏也已經六歲,身體健康。對於本宮來說……”她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言語。

慕瑤的試探被趙太妃強硬的語調打斷,她不動聲色地閉了嘴。

“成敗在此一舉。”慕聲不陰不陽地替她補全。

“這件事的確跟本宮有關。”

慕瑤警告地看了他一眼,示意他收斂些,慕聲沖她露出個溫順又無辜的笑容。

慕瑤的神色平板無波,眼角下的淚痣顯出與她莊嚴神色不相襯的嬌艷:“娘娘,按殿下所說,她夢中第二次返回的興善寺,是……”

趙太妃臉色很黑,但沒有反駁什麽,接著道:“十年前,本宮信佛已久,先帝對本宮多有憐惜,在城郊建立了興善寺,取興國、揚善之意,適逢皇後病重,本宮便自請入寺為其祈福。”

趙太妃的臉色徹底變了。

“敢問娘娘,燒香拜佛靈嗎?”慕聲狀似無意地插了一句,這一次慕瑤和妙妙都沒攔他,而是隨著他的發問,一起豎起耳朵聽著趙太妃的回答。

慕瑤隱約感覺到弟弟入皇宮後的表現有些奇怪,以為他是耍小孩子脾氣,無心去問,淡淡補充道:“我們沒有什麽依據,只憑經驗來說,迷幻香之流比起冤魂作祟,不過是小伎倆。”

“怎麽不靈?當初本宮生敏敏的時候,全靠佛祖庇佑……”她似乎意識到說得有些多了,閉上了嘴。

慕聲半垂著眸子,指端玩弄著白瓷托盤,並不作答,像是沒聽到一樣。氣氛一時間有些尷尬。

這就對了。

趙太妃端起了茶杯,裊裊的白霧擋住了面上表情:“慕方士方才說,此事並不只是迷幻香的緣故,本宮想知道,各位的依據是什麽?”

趙太妃禮佛之心誠,基於她對這種信仰的盲目信任,是出於對自身利益尋求保佑的狂熱。她對佛學的了解其實不多,作為寵妃,她幾乎沒有理解過佛經釋義,行為舉止也浮於表面,實在談不上通禪。她心誠的表現,不過是花大價錢建造一座豪華的皇家寺院,以及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像暴發戶一樣瘋狂捐贈香火。

殿門輕輕掩上。圓形格柵窗前有張深棕色的小案台,斜放一塊造型別致的太湖石香爐,兩股細細的煙氣從中盤旋升起。

她在塵世有所求,寄托於佛,並不曾在意自己內心的願望是否世俗。

“還不快去?”她瞪著尚宮姑姑,驟然提高了聲音,尾音尖利得有些變調。似乎是覺得這樣還不夠,她將頭扭向柳拂衣,近乎以命令的語氣囑咐他,“煩勞柳方士送帝姬一趟。”

這樣一個葉公好龍的趙太妃踏入興善寺,究竟是為皇後祈福,還是祈禱皇後快點死掉以便於自己上位,誰都不知道。

“可是我……”

“興善寺建好第三日,天竺國來了一隊教眾,遠渡重洋來講經。十年前,佛教在我朝興盛沒多久,闔宮上下只有本宮因為娘家趙氏的關系對其有所了解,先帝事務繁多,興致缺缺,就讓本宮引那群人如興善寺安頓,順帶聽他們講經。”

趙太妃幾乎是架著她的手臂將她用力往外推,聲音很低,“敏敏,你先回去,這件事情,母妃會替你解決好。”

“為首的那人姓陶,叫做陶熒,看起來很年輕。他自稱是華國邊陲人,長在天竺國婆羅門,受佛法熏陶,不惜遠赴重洋來普渡眾生,路上遇見許多流民,那些流民受他感召,都自願成為信徒,於是他們一行人浩浩蕩蕩走到了長安。”

從頭到尾,母親連看她一眼都沒顧上,端陽心裏突然有些惶恐:“母妃……”

慕瑤和慕聲對視一眼。

“母妃!”她嗔怪著推一下她的手臂,不料趙太妃猛地擡起頭來,眼睛直直地看著幕後:“來人,送帝姬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