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方若蘭的舅父

看到蘇澤皺眉頭,孫知縣只能伸出一根手指說道:

“解元公,實在不行就一成,你交一百兩銀子,我私下返你九十兩,如何?不能再多了啊!”

蘇澤沒想到自己一下子就成了劣紳土豪,他說道:

“大老爺開口,蘇某自然認捐,只是大老爺說的谷賤傷民,蘇某很有興趣,請大老爺賜教。”

聽到蘇澤願意捐錢,孫知縣松了一口氣。

孫知縣三十歲才中了舉人,在參加了兩次會試都落第之後,就補了缺官,和海瑞一樣從學官做起,歷任主簿、縣丞、縣令,曾經在四個縣做過官,可以說是基層經驗非常豐富的官場老油條了。

他摸著山羊胡子說了一遍谷賤傷民的原因,蘇澤自然知道是因為貨幣供應不足的通貨緊縮,沒想到眼前這個孫知縣也能想到這個。

果然大明並不缺乏人才啊,這個孫知縣能找到錢荒谷賤的原因,已經讓蘇澤高看他一眼了。

從言語間可以看出來,這位孫知縣是真的懂得財政。

可惜了,就是因為考不上進士,孫知縣只能在小官中輾轉徘徊,到了五十歲才當上了縣令。

“大老爺,蘇某願意認捐,這一百兩銀子就按之前說的,返我八十兩就行了,就當是我給縣衙做貢獻了。”

孫知縣驚訝的看著蘇澤,更是快感動的哭了,不愧是解元公啊,果然深明大義!

蘇澤又看向孫知縣說道:“我聽說大老爺曾經在廣州為官?”

孫知縣點頭說道:“我在來南平之前,曾任潮州府下縣丞。”

蘇澤說道:“聽聞廣府那邊也不愛種糧,多從海上外購糧食?”

孫知縣低聲說道:“廣府那邊確實如此。”

比起福建,整個廣東因為距離朝廷更遠,對於禁海令的廢弛更嚴重。

葡萄牙人堂而皇之的在島上做生意,甚至還有佛郎機商人深入廣州府收購生絲。

在這樣繁榮下,廣府更多的田地都種上了經濟作物,或者幹脆進工坊打工。

甚至廣府地區還形成了糧食進口的貿易,大量商船從南洋運送過來糧食,再將這些低價的糧食賣給當地百姓交稅和充當口糧,而當地百姓則養蠶或者種植甘蔗等經濟作物賣錢。

蘇澤又問道:“聽說廣府那邊還有人下南洋開拓荒田的?”

孫知縣嘆息一聲說道:“南洋多好田,爪哇呂宋的田地光是種稻就能一年四熟,確實有不少粵人南下種田,特別是在呂宋,據說閩人和粵人移民多達萬人。”

果然和自己打探到的消息差不多,從明代中期開始,廣東和福建的百姓就開始有組織的下南洋移民了,在距離最近的呂宋島,更是移民的第一目的。

“為何這些移民不去澎湖?”

孫知縣說道:“這個嘛?澎湖確實距離閩廣更近,但是朝廷在澎湖設置了巡檢司,禁止百姓登陸,就算是有百姓上島開荒,也始終不成規模。”

“而澎湖多山,不像是呂宋土地那麽肥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呂宋當地土人不懂種植,也不知道土地的貴重,經常為了點小利就將土地變賣,聽說呂宋就有坐擁千頃的大田主。”

蘇澤記下這些,接著和孫知縣拱手道別。

有了蘇澤的帶頭捐贈,南平本地鄉紳這才扭扭捏捏的掏錢,而這位孫知縣也很守信用,在蘇澤捐錢的當天就將返還的八十兩銀子送回蘇澤手中。

之後縣衙又忙碌了幾天,在縣衙戶房當差的林潮清向蘇澤通風報信,孫知縣在最後時刻湊齊了秋糧的銀子,總算完成了秋糧征收的任務。

時間到了十二月,蘇澤返回長寧衛,林默珺又接到了俞大猷的信。

信上說張經、李天寵已經被朝廷處死,俞大猷在信中情緒低落,很顯然他並不認同朝廷的做法。

蘇澤也嘆息一聲,張經和李天寵的死,是朝堂上兩黨鬥爭的格局日益激烈的結果。

如同張經和李天寵這樣並沒有投靠任何一黨的人,正在逐步的失去在朝堂上立足的空間。

嚴黨想要提拔自己人主持抗倭,清流也想要提拔自己人主持抗倭。

張經和李天寵就錯在沒有投靠任何人,以至於在被誣告的時候沒人幫助他們說話。

政治鬥爭烈度增加,所有人都要報團取暖,要麽加入嚴黨要麽加入清流。

張經李天寵本人被殺,家中男丁全部充邊發配,俞大猷在信中說,他們浙江諸將湊了點錢打點了差役,希望張李二家發配路上能少死幾個人。

蘇澤看完信也有些不舒服,還有人說大明政治鬥爭烈度不高,其實這樣程度的政治鬥爭比比皆是,明代被誅殺的大臣不知凡幾,更不要說那些被錦衣衛捉拿下獄,慘死在獄中的了。

而且在封建時代政治鬥爭失敗後,往往是被斬盡殺決,上至八十老母下至十歲孩童都要被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