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2/3頁)

俞大猷在信中也談到了新的浙江局勢。

胡宗憲升右僉都禦史巡撫浙江,雖然還沒有和張經那樣加總督頭銜,但是朝廷已經授予胡宗憲南直隸、浙閩等處軍務的權利。

胡宗憲命令俞大猷駐紮台州,受台州知府潭倫節制,負責台州防倭的工作。

俞大猷還提到了一名從山東調來浙江的參將,負責防禦台州附近的寧波紹興二府,俞大猷對於這位戚參將有些一見如故的意思,兩人經常討論兵法。

從那戚參將口中,俞大猷也知道了北方軍情,俺達犯邊更嚴重了,甚至殺入大同府斬殺大明的官員。

嘉靖皇帝下旨,獻俺答首者,賜銀一萬兩,並授爵伯。

可是北方的局勢還是一天一天糜爛了下去。

合上信,蘇澤嘆息一聲,戰亂下最慘的還是老百姓,按照俞大猷信中的說法,原本富庶的浙江如今已經是“餓殍遍地”,百姓“赤身裸體,家無資財”了。

林默珺說道:“俞世伯在信中也提到了鳥銃,俞世伯認為鳥銃比弓箭更利,新任的胡巡撫已經上奏朝廷,請求制造鳥銃了。”

蘇澤倒是並不意外,仗打到今天,如果大明朝還注意不到鳥銃這種先進武器才奇怪呢。

從抗倭戰爭開始,明軍就開始逐步裝備鳥銃,不過蘇澤並不擔心明軍裝備鳥銃後的戰鬥力。

武器裝備只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個方面罷了,戰爭從來都不是武器裝備先進的一方必然獲勝。

跟不要說明軍拉胯的後勤保障和貪腐成風的武器制造行業,以及落後的軍事技術和戰法了。

嘉靖三十四年終於要落下帷幕,快要到年底了,蘇澤終於想起自己在泉州府還有一門未婚妻,於是帶著禮物從長寧衛出發,先去給未來丈母娘送年節禮物。

這一次自然還是走海路,不過新世界號實在是太紮眼,蘇澤挑選了一艘福船,這是東奧島上殘存的戰利品,原先應該是福州某個海商,後來被鹿大王劫掠編入艦隊。

既然是去方家拜訪,蘇澤還帶上書童方愛竹。

上一次鄉試回來之後,蘇澤看方愛竹辦事伶俐,還能寫能算,就安排他去做了南平一家店鋪的掌櫃的。

方愛竹的能力確實不錯,將店鋪打理的井井有條,蘇澤也按照約定給了他分紅。

帶上胭脂鋪的新胭脂、染坊的新染布,以及一些南平特產,蘇澤踏上了前往泉州府的路。

從長寧衛到泉州城只需要沿著海岸線行駛就行了,這一路上也沒有什麽風浪,五日不到就看到泉州港了。

泉州港在唐宋時期是東南地區對外貿易的第一港口,曾經是東南最繁華的城市,沒有之一。

南宋朝廷樣樣不行,但是海洋貿易非常發達,泉州港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南宋朝廷靠著海貿之利又撐了一百多年。

蘇澤看著泉州港凋敝的景象,實在是可惜這樣的好港口就這樣浪費了。

泉州是實行禁海令最嚴格的地區之一,從洪武年實行禁海開始,泉州港口全部被拆毀,沿著海岸十裏的房屋全部都被鏟平。

明廷還下令將當時停泊在泉州港口的船只鑿沉堵塞港口,就這樣將一座天然良港毀了。

曾經千帆側過的泉州港,如今連漁船都看不到蹤影,蘇澤只能在泉州附近的小港口靠岸,再將禮物拉到貨車上進泉州城。

靠近泉州城,看到高聳的城墻,蘇澤更是感慨這座名城的凋敝。

福州港的興起,也是泉州沒落的原因之一,明廷指定福建朝貢貿易的港口是福州港,所有入貢的船只都要在福州港靠岸,從唐宋以來就設立的市舶司從泉州遷往了福州,泉州就失去了官方通航的權利。

而距離泉州不遠的漳州月港,又靠著走私貿易如火如荼。

而後隆慶開關之後,明廷也選擇在月港開關,更是讓月港超越福州港,成為福建最大的港口。

一南一北的擠壓下,連走私船都不願意走泉州港了。

港口貿易的衰落,也讓泉州日益凋敝,蘇澤走在唐宋時期鋪設的石板路上,坑坑窪窪的道路根本沒錢修葺,拉貨物的車都要顛簸的散架了。

但是泉州城內的古建築極多,蘇澤看到了唐代風格的佛寺,閩南風格的媽祖廟,甚至還看到了不少異域風情的建築。

以蘇澤的【宗教知識】,辨認出這其中還有景教、摩尼教的寺院,果然泉州曾經是中國對外最重要的港口。

不過雖然港口貿易衰落了,泉州商業依然非常發達,這裏沿襲了宋代的風貌,沿街的屋子幾乎都是商鋪,這些商鋪還將商品放到門口販售,導致原本就擁擠的石街更是水泄不通。

唐之前幾乎所有的商業都要在劃定的“市”內進行,等到了宋代商品貿易繁榮,出現了“街鋪”,在清明上河圖中看到所有街道都是做買賣的商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