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敵來

“朕準備效仿漢武帝麒麟閣,設淩煙閣,以表彰開國功臣,景略意下如何?”

天下一統,不能厚此薄彼。

多給些榮譽,能增加他們對大梁的歸屬感和忠誠度。

“此策甚好。”王猛沒有反對。

李躍遂令顧愷之繪王猛、常煒、周牽、崔瑾、慕容垂、魏山、徐成、高雲、梁嘯、張蠔、呂光、薛強、崔宏、糜進、秦彪、房默、曹堪、馬顧、鹿勃早十九功臣畫像。

畫像之下,寫著各自的功績。

左首以常煒為第一,周牽居二,崔瑾居第三。

右首以王猛為第一,慕容垂第二,魏山居三。

當然,大梁開國功臣不止這麽些。

淩煙閣中還有大量空位,李躍也放出話,視其功勛而定。

謝玄、劉牢之、桓伊、慕容令、苻紹等人功勛還差了些,而且他們還年輕,未來有很大發展潛力。

大梁軍政二屆,人才梯次非常健全,老中青三代濟濟一堂。

顧愷之的丹青之術登峰造極,不取其形而取其神,一個個或威猛、或沉著、或睿智,栩栩如生,讓人嘆為觀止。

這麽一幅畫作若是能流傳下去,必是無價之寶。

北軍中下層將領的封賞,也是李躍親力親為。

前前後後一個多月,李躍每天都在接見各級軍官、將士,噓寒問暖,嘴皮都磨出泡來。

雖然勞累,卻也充實,精神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與將士之間感覺更親密一些。

天子親軍,自然不能疏遠。

眼看快到秋收,周牽的棉花沒消息,但漠北的楊略先送來密報,代國即將大舉入侵遼東。

秋冬南下劫掠,都快成草原的習俗了。

李躍這幾年著實被拓跋什翼健弄得煩不勝煩,每年總要來那麽一兩次,仿佛蝗蟲過境,能帶走的都帶走,帶不走的一把火燒掉。

根本不給正面交鋒的機會。

梁國這邊大軍弄上去,拓跋什翼健那邊掉頭就跑。

李躍算是知道漢匈之戰,為何打了四十多年。

中土的城池都是固定的,而草原部落逐水草而居,天生處於機動狀態,發動一次戰爭的成本遠在中土之下。

梁國北面國境線有萬裏之遙,從遼東到高昌,總會有所疏漏,也不可能防的住。

“可在遼東設伏,將入境的鮮卑人一股擒殺之!”李躍覺得此次倒是個機會。

遼東就像一個大甕,鮮卑人必從大鮮卑山之南的紫蒙川入境。

梁軍可以從遼西直插紫蒙川,關門打狗。

王猛道:“然則大軍一動,國中細作立即就能探之,拓跋什翼健未必去遼東。”

梁國在代國有細作,代國在梁國肯定也有。

大規模動員兵力,肯定避不過拓跋什翼健的耳目。

“無需大軍,一萬六千玄甲軍從代郡快速穿插,咬住拓跋什翼健的後路。”

拓跋什翼健每次南下,雖號稱十萬騎,但真正能戰之軍也就兩三萬人馬,不可能都帶出來,一萬六千玄甲軍足矣。

而且還有遼東的鎮軍。

“若是如此,倒也可行。”王猛點頭同意。

秋收剛一開始,拓跋什翼健七萬騎兵南下,號稱二十萬,目標卻不是遼東,而是代、並、幽三州,駐紮在彈汗山,立起營壘,擺出一副長期不走的架勢。

自檀石槐立庭於此以來,彈汗山之於鮮卑,如同泰山之於華夏。

大量代國斥候、遊騎滲透入內地。

這一舉動反而讓李躍有些摸不著頭腦。

“莫非楊將軍消息有誤?”王猛疑惑道。

李躍來回踱步,楊略掌管校事府近十年,膽大心細,從無疏漏,“楊略不會出錯,朕相信他,拓跋什翼健這幾年長進不少,也會聲東擊西了,駐兵彈汗山必是吸引我軍注意力,然後突襲遼東!”

王猛道:“崔都督近日有奏表傳回,已在遼東堅壁清野,即便拓跋什翼健有詐,遼東可保無虞。”

“不,不僅是遼東,朔州也要防患於未然。”李躍相信楊略的情報不會出錯。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

拓跋什翼健的心思說變就變。

向朔州派出一支五千人的北軍後,李躍繼續靜觀其變。

若不是士卒剛剛南征,府庫糧草不足,李躍恨不得現在就沖上去,踏平彈汗山。

但對付草原,要麽不打,要麽一戰定乾坤。

李躍沒精力花費四十三年去跟拓跋什翼健反反復復的鏖戰。

梁國這麽玩,遲早也會崩潰。

拓跋什翼健也在彈汗山按兵不動,似乎也在觀望之中。

就這麽隔著幾千裏大眼瞪小眼,拓跋什翼健先送來戰書:“昔日雲代一別,已近十年矣,如今君統南夏之眾,吾提沙漠之軍,可會獵陰山之下,一決雌雄!”

“你家代王什麽身份,還用得著朕親自出馬?”李躍一把合上黃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