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新的力量

舊的東西官廳調整重編,騰驤四衛和江彬選練的威武團練營也被涉及到了。

在這兩天的朝會上,朱厚熜再次確認了:原定只是把冒濫之人中的空額擠幹凈,把多余的、廢的都遣走,這肯定不行。

現在除了上直二十六衛外,陛下要求京營今年要保證足額五萬精兵,三年內恢復到共計十五萬人的標準!

有一批人要被擼下來,又得為明年、後年新多出來的位置去爭,人選只是一個初步問題。

湊夠人簡單,但皇帝費了這麽大勁、給足了銀兩,難道只是為了湊夠人?

怎麽練出精兵、怎麽管理好後勤、新的三大營怎麽與兵部和內臣處理好關系,這具體的方略千頭萬緒。

五軍都督府也被要求從他們的角度拿出一份完整方略,這不是為難他們嗎?

“去貢生裏找人捉刀了?”朱厚熜聽到張佐的匯報笑了起來,“在勛臣間奔前走後的是郭勛,仇鉞的孫子負責去客棧、腳店這些貢生投宿的地方遞帖?”

張佐學乖了,只是本分地回答:“閉門羹吃了不少,侯爺嫡孫的名頭並不好使。”

和勛臣走得近,就那麽有礙聲名、有礙將來的升遷嗎?

朱厚熜嘆著氣搖頭:“朕真是大無語。”

張佐和黃錦都愣了,這是什麽新詞?

身為皇帝拘束很少,朱厚熜用這詞表達著對貢生因文武之別諸多忌憚的不滿,也表達著對勛臣不頂用的失望。

想了想他就繼續說道:“之前讓張永拿出來的勛臣履歷,其中還提到了已經除封的曹國公、信國公等一些勛臣後人。張佐,你回去告訴韋霖,讓錦衣衛那邊查訪一下他們的能耐、品性。”

勛臣廢成這樣,朱厚熜是有預料的。

這次重設三大營,也會是在勛臣武將內部洗牌的一個過程。

就像是宗室一樣,逮著由頭的話,朱厚熜是計劃著降等甚至除封一批的,以後甚至要形成定例。

而至於武將的培養選拔體系,他這段時間也一直在思考。

那些是牽連甚廣的事,但眼下有件事,卻可以再給個信號。

“傳旨下去,初二的經筵,以武定侯郭勛為知經筵事,四位閣臣同知經筵事。另外,讓禦醫去鹹寧侯府看看仇鉞的病。”

蠢是蠢了點,但至少是上心的,要鼓勵。

……

眼下京城裏勛臣武將最關心的是重設三大營之方略。

文臣最關心的是楊廷和、王瓊二人後面將如何展開爭鬥,能不能在費宏、楊一清、王守仁等抵京前分出勝負,袁宗臯何時入閣。

錢寧、江彬案在這種形勢下將如何發展?

都察院那邊讓解昌傑參與會審,因為他畢竟身兼都察院職位,還算得上是天子耳目。

而解昌傑又特別去拜會了吏部尚書王瓊:都察院剩下的那些六品至三品空缺,解昌傑不能為陛下多舉薦些人嗎?

陛下想搞平衡的心思已經一覽無余,作為原王府左長史,解昌傑覺得自己拜會王瓊毫無毛病。

這是王瓊過去多年都未曾體會過的感覺:過去正德皇帝懶得與楊廷和做正面拉扯,他王瓊能站得穩很大程度上靠了內臣和錢寧、江彬等人說的好話。

現在他王宅的大門,邁進來的也越來越多。

王瓊坦坦蕩蕩地來者不拒,只見人,但不收禮。

對解昌傑也是如此。

他已經確信了這個少年天子的不一般。

他是吏部尚書,但他更明白自己是皇帝的吏部尚書。

皇帝說不想因為不明百官品性、才幹就驟然動誰,這固然是為了保住自己這個楊廷和的反對派,但皇帝也必然是真的這麽想。

王宅之中,王瓊率先安排自己的幕僚師爺開始做這件事。

“來拜會過的,不管是誰,每個人都要整理出一份詳細履歷來。”王瓊凝重地說道,“過去一下大事上的態度、言論,任職某些職位上的作為、官聲,都要整理出來。”

“……東翁,真要如此詳細?”幕僚停頓了一下,“那解長史……”

“說的自然是其他人,潛邸舊臣如何用,陛下自有主意。你跟著我的時間最長,許多人許多事你也都知道。不知道的,就問本官。”王瓊凝眉說道,“潮退了還會來,今年是必定會有許多人去職的。當此之時,每一個職位,本官心目當中都要有數。另外,今天就要再擬一封奏疏。”

“東翁請講。”

王瓊凝著眉頭,語氣嚴肅:“在野確有賢才遺老。本官忝為大天官,本應為國舉賢。陛下有壯志,又以天下大禮為己任。既不能行苛政加賦,又要壯我大明財計,前戶部尚書孫交可堪重任!”

“孫九峰?”幕僚愣了一下,隨後贊嘆道,“東翁,妙哇!孫交本是安陸州人,正德八年因權幸矯旨致仕回鄉。其時征討劉六劉七,孫交籌劃得宜。前方保了官兵糧餉,後方賑荒救濟井然有序。既有同鄉之誼,又有才幹聲望,還是東翁戶部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