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劫自何起?

辯夠了吧?

每一個字,都在被每一個人揣測。

他們不知道這句話是在什麽情況下、以什麽語氣說出來的,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陛下覺得這場辯論應該停止了。

於是辯論就此結束了,參預國策會議之臣要前往中圓殿,告訴皇帝他們覺得學問精深又才思敏捷的禦書房首席伴讀院士,有哪幾人可堪備選。

閣臣六人,孫交還沒到。

九卿和郭勛都在,楊一清已經出發赴任。

那些空著的位置,嚴嵩今天卻不能坐下了,他和劉龍站侍在一側。

朱厚熜已經平靜下來,畢竟不知道是否已經開戰、戰況又如何。

他只是又看透了一些。

所以各位重臣明顯感覺皇帝的眼神更淡漠了一些。

“自宋代到今天,辯了幾百年,心學也沒死。”朱厚熜沒有看任何一個人,只是這樣開口,“別把目的搞錯了。每人寫三個名字,黃錦,收上來統計。”

沒有任何在這裏再討論可否的余地。

每人面前都有紙筆,提筆寫下心中的三個禦書房伴讀學士就行。

劉龍長舒一口氣:也許可以脫身了,還是去修史自在。

崔元的提醒,他現在感受越來越深。皇帝身邊,只適合有手腕又有野心的人。

嚴嵩很平靜地站著,看不出他是否在意。

十五張紙被收了上來,黃錦很快統計完畢,遞到了朱厚熜面前。

“涇渭分明。”朱厚熜把紙放到了禦案上,“除了嚴嵩、楊慎,沒有一人得到超過七人舉薦。”

嚴嵩的眼皮不禁抖了抖,而楊廷和卻不禁臉色一變。

“這禦書房的椅子,坐得心安嗎?”朱厚熜看著他們,“是心學輸得徹底了,想舉薦王守仁的人就不會寫他的名字?還是王守仁贏了,面對群情激奮士人議論,朕就不會用其人,你們也指望他知難而退?”

“……臣等愧對陛下信重。”

那句話只聽前一句就行了,陛下問他們坐椅子坐得心不心安,那就先不能坐。

於是中圓殿裏跪下了一圈。

“劉龍遷翰林院承旨,楊慎、王守仁任禦書房伴讀,嚴嵩為首席,其余授禦書房行走聽候差遣。”

楊廷和頓時說道:“臣愧列台閣,犬子不能再任禦書房要職,臣請陛下另選賢能。”

“舉賢不避親,又不是首席,閣老擔心什麽?”朱厚熜語氣沒有波動地說完這段話,“嚴嵩,入座,今日議外派內臣之事,包括各地鎮守太監,各衙司提督及各營監軍。”

嚴嵩心頭一凜,跪下謝恩後就此以禦書房首席伴讀入座。

劉龍如釋重負地謝恩離開:在皇帝身邊呆了兩個來月,直接就升任為正三品的翰林院承旨,距離掌院都只有一步之遙了。

不久之後,兩個新任禦書房伴讀兼日講起居注官進入了中圓殿。

暫時的朝堂中樞就此決定。

……

外派到地方的太監,一般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至少以省級為單位的鎮守太監,一般由司禮監外派。

第二類,是外派到軍中的監軍太監,一般由禦馬監外派。

第三類,則是一些與稅銀有關的口,比如市舶司,比如鹽課,這一類被稱為稅監。

第四類,則是在一些礦場、造船廠、軍工廠、制造局等地方,監督生產。

天子耳目,無不觸及。

對皇帝來說,當然意義非凡。所以哪怕歷朝歷代不少文臣痛斥外派太監之害,但皇帝很少棄用這種手段。

登基詔書中說到了關於內臣的問題,現在朱厚熜拿出來讓他們討論了。

坐在這裏的,都是聰明人了,所以朱厚熜冷眼看著許多人痛斥一番外派內臣目無國法、無才無能卻又指手畫腳敗壞國事之後,很直接地問道:“內臣外派的主要目的,是在各地巡撫巡按禦史之外再設一道監察。都察院外派的巡撫、巡按都是進士出身,如果不守國法、辜負朕望,那是只治他們的罪,還是認為聖賢教誨、官員詮選無法達到德才兼備的目的?”

楊廷和頓時目光凝聚,擔憂地看向皇帝。

這可不是心學、理學之爭了,難道要否認儒門功效?

“眾卿是參預國策之臣,不必以偏概全,也不能破而不立。”朱厚熜淡漠地把握節奏,“各地外派內臣受劾者眾,各地方官員及巡按巡撫受劾者也不少。眾卿議論的方向,應當是如何加強對地方的監管,而又不過分掣肘軍政兩條線的主要官員發揮才能。”

於是就議不下去了。

因為主張撤掉外派內臣的,就是想給文臣留出更大的空間,誰願意多幾個監察的體系?

又不好明目張膽地說這樣做就是想壓制皇權。

“那就老規矩,回去之後再細細思考,月內拿出方略呈上來之後再議。”朱厚熜先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就繼續說道,“王守仁既已抵京,宸濠之亂敘功,今天就議出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