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皇帝又老練了一些

大明的假期規定是:每月五日一休沐,正旦節休五天,冬至日從午後未時起放假兩天半。

再加上皇帝萬壽節,大家一年“法定”的假期大約五十多天。

但去年可不是這樣的,去年幾乎被熬瘋了。

現在皇帝說:“今年起休沐一定執行好,誰也不是鐵打的。另外眾卿也都知道了,朕非不勤政,實在是朕勤政起來卿等受不住。如今既有國策會議,常朝上議事越來越少。朕的意見,朔望朝會如常,常朝只每月初七、十三、二十五舉辦吧,讓眾臣每每休沐完能夠面聖也就夠了。每天都是天亮前就起床,不如把身體精神都調養好一點,辰時直接去衙門當值辦差就好。”

國策重臣們個個面面相覷。

皇帝真的變了,他現在主動提好好放假。

這樣一來,其他朝參官豈非每月最多能面聖五次?也不知道他們是覺得別趕著上朝會更好呢,還是覺得能夠時常見到皇帝本人更好。

“擔子和壓力都在卿等身上了。”朱厚熜笑著說,“當然,朕也不會再如去年一般。這國策會議若無必須商議之大事,朕也不會每日都召卿等來。今日就是把這個意思告訴卿等,吏部依著這個旨意,在當值放值的考勤上,還有過去已經有的病假事假流程上都做一番調整吧。若休沐日因事也要當差的,可記錄好了,額外發些津貼糧。”

楊廷和頓時心頭一凜,而王瓊已經面帶喜色地說道:“臣領旨。”

“先從朝參官開始。”朱厚熜看著他們,“其他京官、地方官員甚或吏員若都要形成定例,所需額外錢糧不少。朝參官既享額外津貼,那麽若不能好好任事,也就怪不得其他低品官員參劾了。朕雖減少常朝次數,但奏疏不會少看。”

其他幾人都只看著王瓊。

袁宗臯去後,孫交雖然成了國丈,但王瓊這個吏部尚書今天卻得到了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權力。

但朝參官如果加班了就有額外津貼,這份津貼怎麽認證、怎麽算、怎麽發,卻都由吏部來做了。

高品大官興許看不上這點津貼,但有許多清貧的朝參官會在乎。況且,這自然還會涉及到正常考勤。若沒有告假卻晚些入值、過早放值了,那不是留把柄在吏部手上?

王瓊如今一直處於“戴罪任職”的危機感中,皇帝的旨意,他恐怕會一點折扣都不打地去執行。

“然後是禮部尚書之選。”朱厚熜看了看袁宗臯空出來的位置,“今年有朕的大婚之禮,有各省鄉試,明年禮部還有會試,另外三年國策之社學一事也需大宗伯用心督促。這個位置……朕以為就從卿等當中先選一個為好。”

大家都懂了:畢竟皇後人選已經定了,要是一個新人過來做禮部尚書,咋咋呼呼地又開始大選秀怎麽辦?跟今年大婚有關的,還有國戚新待遇……

這下子閣臣和吏部尚書王瓊、戶部尚書楊潭自然無所謂,其他九卿都開始眼熱起來。

王守仁雖然已經是兵部左侍郎的品級,也有點競爭力,但這是管著天下讀書人的禮部尚書!

他知道形勢,因此根本就不爭。

朱厚熜看了看他們還在思索,繼續開口說道:“重設三大營一事還需大司馬用心,大司寇此前請纓南下督案有功,便由張卿遞補,隨後再廷推刑部尚書吧。”

張子麟看著皇帝的笑臉,頓時離席叩拜:“臣遵旨,謝陛下隆恩!”

楊廷和不會說話,張子麟是他舉薦的。在此後刑部尚書推選中,他這個看似已經得利的閣臣無法再發表更多意見。

其他閣臣也不會說話,因為張子麟是因功往上走了小半步:六部之中,禮部的分量不僅高於刑部,更是高於兵部的。

甚至王瓊也不會說話:看不出來嗎?這次升遷是皇帝直接任命的,張子麟已經消除了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冒犯。錢寧江彬案波及王瓊、陳金等人的過去一筆勾銷了,而且是在當時放棄入閣的袁宗臯剛剛辭世後接替袁宗臯的位置。

“至於廣東新法之事,仍等新任刑部尚書定下來之後再議。”朱厚熜笑著看他們,“今日國策會議就到此?”

只是一個恩典,一個合情合理的升遷。

效率奇高無比,皇帝已經準備站起來回去了。

可這麽多重臣都知道,之前許多人在過年期間的拜訪、請托都白費了。

空出來的職位實質上變成了刑部尚書,那麽許多人的履歷也就不見得符合了。

陛下確實不急了,但他的手腕又老練了一些……

……

朱厚熜把自己的注意力傾注到了另一個方面。

當然了,現在還不是晚上,不是國本大事。

而是京營與新法。

這兩件事,在朱厚熜的思路裏也暫時不需要與兵部、與國策眾臣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