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皇帝的信

精度決定了太多事。

現在,鄭魁這個“印刷機項目皇明大學院研究組”鉛字模燒制小組也面臨著這個難題。

幾個年輕大匠,有非常懂燒窯的——盡管燒的是青磚,但鄭魁知道跟燒火很多的訣竅。有非常懂熔鑄的,但他們以前鑄造的,那都是相對糙一點的槍炮。

現在他們才發現,盡管有了圖紙,但這件事仍舊不容易。

申仲鳴親自跟他們講解。

“知道這活字模都出來幾百年了,如今為何還是雕版刻印的書卷更多嗎?”

鄭魁幾個人自然懵懵地搖頭。

“主要便是由於每個字模極難做到大小如一。”申仲鳴也帶來了幾個樣模,“你們看,這比小指還細的字模,拿在一起倒是瞧不出寬窄高矮不一。但上了板架,便會發現有些能卡好在字槽裏,有的會松,高矮也並非當真一樣。故而,才需要借軟脂壓平、固穩。”

申仲鳴分給他們看,讓他們互相直接比較看看,當真還是有細微不同的。

“再者,這字模上都是陽文反刻,找字不易。雖然如今有了部首,多了個尋字之法,但仍舊難找。”申仲鳴解釋著,“這些字模又都是四四方方的,若制版時某個字放反了,也是常有的。故此,民間刻印書籍,仍是以雕版為主。”

鄭魁似懂非懂,只聽院長鄭重說道:“若那印刷機能試制出來,將來要想使之好用過雕版,陛下所說這鉛字模也極為重要。你們萬不可因為擔此任便以為無關緊要,這裏的學問很多!”

這下鄭魁聽懂了,他以為院長只是來給他們這個邊緣小組打氣的。

在皇城裏,內廷和工部等本來就有作坊,他們是能過去做試驗的。

然而申仲鳴很快給他們提了這新字模更明確具體的要求:字模的頂和底,分別要有陰文正刻和陽文反刻。

陰文一面,方便將來別人找字認字。陽文一面,還都要在一個地方缺個小三角,方便將來把字放到板上字槽裏時確認方向放沒放對。

至於字模熔鑄時的大小尺寸,那就要靠他們來掌握了。

模具要有多精細,熔鑄時怎麽配料讓它們不至於因為冷卻之後收縮得大小不一,這都得靠一點點來試。

又或者熔鑄好之後,能再有一個精細打磨的法子——要簡單,畢竟字模數量很多,一一打磨又會出問題。

領完任務的這個小組紛紛頭大。

“……造彈丸倒比這簡單多了,這簡直是在鐵上繡花。”

“如果要這麽精細,只能用失蠟法了。”鑄造的年輕大匠問鄭魁,“你能做嗎?”

“……黑窯廠哪用得上失蠟法?”鄭魁很無奈,他就是個燒青磚的,“我明白你說什麽,不管是泥範還是鐵範,我還是有幾分把握不燒壞的。”

要做這等精細的字模,自然要先做字模的模具。

“那我們就商量一下,這字模範該如何做。我以為,既然印刷匠制版時有那麽多麻煩,倒不如將字模和他們用來放字模的板子一同來想,要做便做一套東西。”

“極對!咱們只做字模,恐怕也無法做到院長大人說的那般大小高矮都如一,放好之後又平又穩!”

朱厚熜關注這件事,最主要是看重它在機器生產、精密制造、流程工藝等等方面的帶動作用。

現在皇帝高度重視,底下很多的人都動了起來,試圖去改善其中的細節。

經歷過一些事情的朱厚熜自然不曾忘記還有一種簡便的辦法:刻蠟紙印。

但本質上,可蠟紙仍舊需要大量的人手工去刻,又累也容易出錯。此時已經有的所謂蠟箋也不是專門的刻印蠟紙,而就算不考慮適應這種刻印蠟紙的新墨研制,一張刻印蠟紙在朱厚熜的印象裏也只能印數量不多的份數就會報銷。

這會對蠟產生極大的消耗,而問題在於:蠟在宋代找到了用從白蠟蟲的分泌物中提取白蠟之後雖然成本降低了不少,但此時蠟燭仍舊是“貢品”級別,一支的價格高達百文以上。

目前產這白蠟的,都在江浙,用的方式便是養殖白蠟蟲。也許需求暴增會讓蠟的成本降下來,但是隨之而來的影響是:江浙地區收益與養蠶差不多的白蠟蟲養殖一定會大大攀升。

整出什麽改稻為蠟事小,江南又多一項經濟紅利也事小,但推廣這種方式對整個技術的推動有多大的意義?

相反,螺絲螺柱螺帽出現在大明,它的意義太大了。

事情已經安排下去,皇帝終於把注意力放到了國策會議上。

十一月十五望日朝會依舊,而已經提前知道第二期《明報》會在這一天發行的有心人,自然也都早早在等這一期報紙。

朝廷於此時推出這份報紙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為了配合新法,用朝廷的名義宣揚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