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武將大比,文官京察

唐順之竟然自己提出了鑄定額銀幣的法子,這已經是國務大臣們當時都沒提出來的方案。而銀行、儲備金、貨幣信用的思想,他也有。

這個狀元,實至名歸。

現在,朱厚熜更加期待起十月份的武舉殿試起來。

想到這裏他問了一下:“陸炳和嚴世蕃考得怎麽樣?”

“回陛下,陸炳名列親軍舍人試第三。嚴小公子年幼體弱,在衛學試裏沒中,聽說拳搏一項還受了些傷。”

“……不是還揚言要奪武狀元嗎?朕還以為他真練了些本事。”

“……嚴小公子在衛學裏便慣愛誇口。”

“沒人家壯,又是獨眼,打不過很正常。”朱厚熜有了些期待的心思,“回頭遣人代朕勉勵一下他,讓他下科再試。”

且看嚴世蕃這一世能走出條什麽路來。

這輩子,嚴嵩不可能因為“深受道帝寵信”就像歷史上一樣能安排嚴世蕃做什麽“小閣老”,朱厚熜也不會倚仗他們父子倆搞錢和穩朝局。

性格本有些偏激的嚴世蕃若真能往從軍的方向走,倒是能期待他把這股狠勁和自信用在對敵上。

前提當然是得好好打磨了。

嚴嵩是個極聰明的人,知道了皇帝要什麽,會換種法子教育兒子的。

此刻,嚴世蕃正躺在家裏。

臉上挨了三拳,鼻青臉腫,胳膊正被管家請來的大夫推拿著。

“那廝仗著王指揮,毫不將小爺放在眼裏!大老子十歲,還在武學裏賴著!”嚴世蕃呲著牙,“袁紅瑁,你給小爺等著!”

“……公子,先莫亂動,傷勢要緊。”

讓嚴世蕃吃癟不能晉級的,是當初被王佐從廣東東莞帶回來的袁紅瑁。

管家已經得了嚴嵩的囑咐:皇帝要能辦事的幹才,既然有心為嚴世蕃指條路,除了本事,為人處事也極為重要。

此刻大夫在旁,管家不便多說什麽。

等到大夫離開了,他才苦口婆心地說道:“公子,這今科武舉,更加重武藝。公子學問和謀略,豈是他們能比?但年未及冠,本就吃虧。旁人知道公子身份,或許還留一手。那袁紅瑁何許人也?”

嚴世蕃在錦衣衛衛學裏幾個常來往的同學,管家自然是知道的。

“不就是木匠兒子嗎?”嚴世蕃憤憤不平。

“……公子也知道他仗著王指揮。”管家知道他並非不懂,但還是說道,“陸炳是陛下乳兄弟,將來雖會顧念王指揮栽培之恩,但這恩還能大過陛下信重?公子也有老爺照拂,只有那袁紅瑁,那全賴王指揮提攜啊!如今有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他豈會不想數年所學能出人頭地?”

屯門海戰中的烈士家族,袁氏裏奉旨蔭的一子名額被推到了袁紅瑁頭上。但如果沒有王佐的栽培,袁紅瑁也只會是錦衣衛中極為普通的一個校尉罷了。

但王佐作為駱安之後、陸炳上位之前的第一個過渡人選,是在皇帝為了推行新法最要用些手段的時候做那錦衣衛指揮使。

將來若有人要翻他的舊賬,除了奉旨栽培陸炳這樣的恩情,自然要有自己更加能靠得住、將來能報恩的力量。

袁紅瑁,就是他培育的這種力量之一。

所以袁紅瑁不會管嚴世蕃的身份。

“就是不公平!”嚴世蕃仍在氣頭上。

管家無奈地看著他:誰讓你才這麽點大,剛長高一些,非要去跟那些身強體壯的人同一科比試?

到了快入夜時,黃錦安排的小太監到了嚴家。

聽到是陛下關心過,而且口諭勉勵,嚴世蕃頗為激動,管家更是連連謝恩。

“再給我用些狠藥!”小太監走後,嚴世蕃咬牙切齒,“明日我就要繼續熬打筋骨習練拳腳!三年後,我嚴世蕃必奪那武狀元!陸哥也只是第三,學問謀略更是平平,他肯定拿不了武狀元。我只用武藝比得過他們,那武狀元必是我的!”

管家一臉問號:養傷的事,是只用上狠藥就行的?你消停點好不好?

他十分想念老爺。

嚴嵩很想立功回京,也有出於培養兒子的考慮啊。

被皇帝恩典送去錦衣衛衛學,栽培之意已顯,那是一條好路,嚴嵩自不能將他帶在身邊。

但兒子畢竟到了最年輕氣盛、需要管束教育的時期了!

……

在大明遼闊的土地上,像嚴世蕃這樣的達官子弟畢竟是少數。

武舉也好,文舉也好,實在是太多底層子弟更能改變命運的機會。

宣傳到了,氣氛到了,普通百姓參加武舉的熱情比之前確實高了不少。

在江西南昌府南昌縣某處,縣裏的差役一坐一站。

“這武舉恩科也不是隨便什麽人都能報名的!要裏甲保舉,要先能搬起這石墩子!別圍得這麽緊,一個一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