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不要慌,不是叛亂!

道家認為,北鬥叢星之中有三十六天罡星,一星一神將。地煞,則是主殺之星。

天罡地煞降妖伏魔,道家齋醮作法時,常召他們下凡驅鬼。

“三十六天罡,天中大神王。七總太元君,為吾驅禍殃!”

劉東剛剛趕回到洛陽家中時,就聽到家中設了醮,道士正在念念有詞。

他一頭霧水,但一時不能去深究,而是披麻戴孝哭喊著奔到了劉健的靈前。

父親去世前沒能趕回,自然是“不孝”。

路途遙遠,九月雖仍炎熱,但劉健還沒被發引下葬,為的就是等劉東歸家。劉健共三子,長子早逝,劉東是次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

久殯不葬,非禮之舉。劉健停靈還只有四七,畢竟不像有些人家為擇風水寶地停殯數年不葬。

但家裏設醮是什麽意思?

“糊塗!父親一向不近佛道,昔年更奏請抑制僧道停建寺觀。《大明律》載有明文,居喪之家修齋、設醮,家長杖八十,僧、道同罪還俗。民間雖多有修齋設醮者,官府也大多不追究,然父親上了那道遺表,焉知不會有人借此生事?”

以孝子身份接待了一番親友之後,劉東才在劉健靈前呵斥起父親側室所生的弟弟劉傑。

“……這事是爹交待的。”劉傑委屈。

劉東頓時無話可說。

他想不通。

劉傑現在也才剛剛找到私下裏的機會,從懷裏掏出了一個信封:“爹留給你的遺書。”

劉東趕緊拿了過來,只聽劉傑說道:“爹交待過,讓你看完就燒掉。”

想著父親去世前仍憂慮重重地做這麽多安排,劉東為其子,畢竟還是悲痛落淚了。

打開那封信之後,他就愣了一下:這是父親的筆跡。

不是說有了風癱之象、連遺表都是口述代筆的嗎?

信很長,劉東一字一字地看下去,眼淚不停。

看到後面,不光眼中熱淚滾滾,臉色也不健康地嫣紅起來。

終於,他悲痛又羞愧地一聲號哭,聲嘶力竭:“兒子不孝……”

心情激蕩之下,跪在那裏一邊哭喊一邊磕頭,額頭上很快破了,鮮血直流。

劉傑嚇了一跳,上去拉著他:“哥……”

靈堂內的動靜讓外面的親友不禁側目,有人感嘆著:“其孝至此……”

而後便聽到劉傑在裏面大喊:“來人,快來人呐!”

劉家人搶進去時帷幕露出的縫隙裏,只見劉東暈倒在了劉傑的手臂間,額頭血跡斑斑。而旁邊的火盆裏燃著熊熊火焰,像是又放進去不少紙錢。

“其孝至此啊!”

哭暈在靈前,不是至誠至孝是什麽?

劉健以昔年首輔之尊在洛陽老家住了這麽多年,這裏與劉健交往的,不知多少關中宿儒、當地士紳。

如今看到劉健的兒子這樣悲痛,而劉健以九十四的高齡去世堪稱喜喪,身後名也有皇帝賜謚“文端”,是足以讓許多老人羨慕的。

這天夜裏,聽說兄弟二人守夜之時,劉東又哭暈數次。傳出來的話裏,還有劉東嘔血不止的描述。

到了次日外人再見到劉東時,確實臉色蒼白到能嚇人一跳,看著就好像他也要重病隨他爹一起去了的模樣。

“賢侄要節哀啊!”

一句話說出口,劉東就淚流不止,勸慰他的老人家更感動了,也是眼中含淚:我兒子要是也這般孝順多好?

但已經知道了真實情況的劉東只是自責,同時也很憤恨。

從父親之前的來信裏,他已經知道自己只怕犯下了什麽大錯,讓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雨的父親也大驚失色來信訓斥、指點行止。

可他沒想到的是,為了自己在江南多有串聯鼓動、甚至寫信讓父親出面勸諫皇帝,父親的選擇是在驚怒跌傷一點後又主動染風寒、反食加劇病情的藥方。

自己的諸多舉動,被父親以遺表的形式歸“罪”於一身。而逝者已矣,自己既已請辭致仕,難道皇帝還能刻薄不已地對劉家趕盡殺絕?

至於遺命設醮超度亡魂……劉東想著父親的良苦用心,悲從中來。

什麽時候,朝廷連一點不合政見也容不得了?

南京難道不是國本所在嗎?自己有什麽錯!

……

“……這般小心翼翼?”

知道了消息的朱厚熜也愣了一下。

“是不是小心翼翼,奴婢不知道。”黃錦只回答,“民間議論,如今一是劉健遺表中所論及祖制、冗官、募兵、商法等諸多隱患,二是文端二字不足以彰劉健之功,三是這設醮一事。有的人說,劉健遺命如此,是要用自己生前死後言行不一來說如今禮制崩壞。有的人說……新修的《大明律例》已刪了那一條,劉健實則是想告訴陛下,他臣服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