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都拉出去遛遛

一襲布衣的趙本學站在午門之外,擡頭看著紅墻金瓦。

這便是大明天子的禁宮,可那左右掖門又都洞開著,身穿朱、青甚至綠色官袍的人時不時從其中出入。雖有一些查驗,卻不見多麽森嚴。

俞大猷站在一旁說道:“先生,過去吧,陸千戶還在等著。”

學生高中武狀元,又得到皇帝親自派人到家中延請,趙本學既想來見見如今那位年輕的天子,又無法清高地拒絕這個延請——何況可能害俞大猷的前程。

現在,到午門之外來迎接他們兩人的,是過完年後就安排先到了宮裏當差的陸炳。

“志輔!這位便是趙先生了吧?錦衣衛千戶陸炳見過先生。”

陸炳並不怠慢,因為他知道皇帝連今天開始的制科策試以及武英殿裏有郭勛參加的那個軍務會議也沒去參加,單單空出了時間等在禦書房。

俞大猷這個武狀元,陸炳是服氣的。

而傳授俞大猷兵法的這個趙本學,陛下既然專門請來了,說不得至少是一個皇明大學院兵學院供奉。

“陸千戶。”趙本學仍舊只如平常一般,言簡意賅、客氣回禮。

這就算是見過面了。來之前,自然已經聽俞大猷說過很多,這陸炳是同科武進士。雖有皇帝乳兄弟的身份,但本領並不差。

隨陸炳進了紫禁城,趙本學便只覺得這紫禁城前朝仍舊人來人往,就如同一個巨大的官衙一般。

他半生所知,向來都是禁宮森嚴。若非朝會,平常也只有一些重臣能出入禁宮,或奉宣召,或因殊恩。

眼下看著這景象,他能得出的結論也很簡單:皇帝很勤政,以至於諸多軍政大事都要更貼近他的視線來運轉。

果不其然,傳說中的禦書房,就在國策殿的右後方有個院門。

進了這裏,既是前朝,也近後宮。

趙宋皇室後裔第一眼見到的大明天子,身上穿的是常服。

“志輔,你既把恩師送到了,便和陸炳一起去武英殿旁聽軍務會議吧。”

陸炳嚇了一跳:“陛下,當真?”

“多聽,多學,少說。”朱厚熜絲毫不顧忌,“一個是朕欽點的武狀元,一個是朕的乳兄弟,朕栽培你們之意誰不知曉?只盼你們謙虛謹慎,早日能擔大任!”

俞大猷和陸炳不由得感動地謝恩。

這一幕,趙本學自然看在眼裏。

以他的閱歷,分辨得出來這不是做給他看。從那陸炳的反應來看,那武英殿裏的軍務會議何等重要?而皇帝是真的很看重俞大猷的將來,也十分自信俞大猷不會讓他失望。

只是這樣一來,禦書房裏立刻就只剩下了他和皇帝及禦前近侍而已。

就連剛才還在的禦書房伴讀學士們都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自己之後,就先行禮離開了。

趙本學還是民的身份,無官無職。

皇帝和他對談了什麽,起居注不用關注。何況,一個是當今天子,一個聽說是趙宋皇室後裔,誰知道皇帝要和他聊什麽?

“趙先生從泉州一路進京,連春節都是在路上過的,沒怪朕擾你天年吧?”朱厚熜笑著開了口,“志輔說趙先生是隱士,本無揚名出仕之意。”

趙本學沉默了有三五息時間,隨後才說道:“草民也想一瞻天顏。”

一個是“朕”,一個是草民。一個是丟了江山的趙宋後人,一個是克復神州的朱明之主。

朱厚熜有些許感慨,隨後就直來直往:“趙先生如今見到朕了,自然也知朕求賢若渴之意。志輔雖不曾當真練兵作戰,但武舉文試時易經領悟之深、兵法韜略之才,楊總參、王尚書皆不吝贊嘆,此乃趙先生之功。如今朕欲富國強兵,遙敬漢唐,不知趙先生可願為國效力,不使珠玉蒙塵?”

“……草民才疏學淺,敢問何為遙敬漢唐?”

趙本學的視線裏,年輕的皇帝只是笑著,目光先看了一眼掛在禦書房墻上的大明輿圖。

而後,則是清朗又有中氣的聲音:“近則使百姓無饑寒,大明無外患。遠則武懾外敵,或驅之遠遁,或甘為漢臣。文治天下,官民多勤勉,夷狄皆向往。有漢之強,亦有唐之盛,更有宋之富。雖盛世不足語,而可稱再奠華夏萬世之基。”

趙本學看著他的意氣飛揚,隨後便聽皇帝爽朗地笑著:“不是吹牛,朕更願意稱之為理想。朕以為,我華夏國家有志之士,皆應以此為理想,趙先生覺得呢?”

趙本學回味著,雖提到了宋之富,但遙敬的只有漢唐。

心裏有些澀意:祖宗們啊……

“……陛下豪情,草民欽佩。”他擡起頭,“鄉野遺民,得見陛下天顏,得聞明君壯志,足可告慰。隱居半生,只知治學。志輔成就,只是他天資非凡,非草民之功。雖有心報國,然家訓在上,望陛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