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出關!

初春二月,大同鎮的天氣還並未徹底轉暖,但雪已經化了。

大同鎮井坪城參將劉鎧的官職並不低,在整個大同鎮也是高級軍官。

按制,大同鎮設總兵官一人,駐大同鎮城;左副總兵一人,駐左衛城。再之下,就是分守參將九人。這九人中,除了大同有專門總督時會設的標兵營左掖參將,其余八人則分守各處。再其下,按防務布置,則是遊擊將軍二人、入衛遊擊四人、坐營中軍官二人,另有守備三十九人鎮守各處城堡。

去年北虜寇邊朔州,防守範圍在西路的參將劉鎧和遊擊將軍李鑒先是守堡“有功”,在荷葉山大戰中又援兵合圍有功,現在官職雖然都沒變,但卻都各加授了一些功銜,額外多了份俸祿。

如果不是朱振要調任左軍都督府了,那麽便是多年來一直喜歡的好結果。

“將軍,何家來信,詢問那馬尾皮毛……”

劉鎧剛剛從井坪城裏自家美妾的床上爬起來,他的管家就一邊在旁伺候,一邊問起意見來。

“讓他們別急。”劉鎧靜靜坐著,等身旁那少女為他凈面,嘴裏吐出這句話。

“去歲大戰,朝廷撥的銀子和犒賞銀子都已經快到了。”管家當做那少女不存在一般,仍舊說著,“有兩個堡的守備、兩個墩軍百戶都遣了人來問小的,那貼銀……還有,都知道這麽一大筆銀子,況且開春後,口糧、糧種,分帳買賣咱們這邊要備的貨……大同那邊,朱持和鎮國將軍朱俊樑都派人來了信,大同那邊各商行,尤其是皇明記諸行都等著咱們的消息。”

劉鎧抓住了少女的手,讓他停止了動作,而後看向管家:“朱持這麽說的?”

“信在這裏!”管家兩眼冒光,“將軍,朱總兵之意當是一切如舊。”

“你先下去。”劉鎧遣走了服侍自己洗漱的少女,先把信拿到了手裏。

朱持是朱振的族弟,一向為他打理一些雜事。

這信,確實是朱持的親筆。沒有朱振點頭,他當然不敢往井坪這邊來信,說大同那邊諸事都準備好了。

“你去叫安星奎來,我要問問韃子那邊的動靜。”

在大明的邊防軍伍體系中,有兩種特殊的兵種,一個被稱為墩軍,一個被稱為夜不收軍。

墩軍,就是守非常小型的、管瞭望敵台和傳遞烽火的。大墩台十人,小墩台五人,永遠處於最前線,吃飯喝水的問題都不小,是邊軍最苦的一種兵。

與他們不遑多讓的,就是夜不收。這個兵種,其實就是巡邏、哨探,因為夜間不回營而被稱為夜不收。

這兩個兵種,合稱墩哨軍。常規狀態下,大同鎮被編為墩哨軍的將卒總計有五千人左右,擔負著大同鎮負責的數百裏防線最外圍的巡邏、探查、軍情偵查。

對墩哨軍的生活狀態,弘治年間曾有大臣在大同巡視後回奏:軍士奔走於風霜之中,面色慘黧,甲衣無褐。其妻子所居,泥屋一間,半無煙火。七八歲男女,猶有祼而向日者。

在井坪這邊西路一帶的,一共也只有兩個百戶統帥著的墩軍。現在劉鎧的管家提到了,他們都來問墩軍貼銀之事了。

由於墩軍最艱苦,朝廷是給了他們補貼的。除了墩軍定額餉糧是每人每月二石,大同鎮更是另外還給墩哨軍按每二人額外補貼一人的標準來安他們的心。

現在,糧餉已經越來越多地折銀。按現時大同邊鎮的糧價,一石糧在二三兩之間。墩哨軍每月的糧餉,按照規定是足足有一萬大幾千兩的。朝廷對墩哨軍的辛苦,明面上給足了待遇。但是,這些銀子,尤其是那貼銀,又有多少落入兵卒的口袋?

安星奎的官職是副千戶,他如今統管著分布在井坪這邊的西路墩哨軍。

見到了劉鎧,他第一句話問的也是:“劉參將,我們西路墩哨軍的餉銀和貼銀,什麽時候能給下來?底下的兄弟都眼巴巴地等著呢。”

“急什麽?總要大同那邊理清楚,況且郭侯爺還沒到。”劉鎧看著他,“我且問你,韃子去年吃了虧之後,如今開春,北面有沒有什麽動靜?”

安星奎搖了搖頭:“我麾下夜不收,已經都去分好的各帳裏問過了,他們只問什麽時候能開私市。馬尾、皮毛,冬日裏他們都備好了。”

劉鎧有點惱火:“去年是要鑄鐵鋤鐵犁鐵耙,那鍋才少了!他們有沒有說,到底為什麽突然大舉寇邊?”

就是那數千騎南下,打破了這幾年的默契。

“那他們可做不了主,都是小部族。”

“小部族?”劉鎧冷笑了一聲,“豐州灘那邊的胃口越來越大了。忘記了弘治十一年劉桂被梟首的事嗎?私市豈能大張旗鼓!俺答想要東西,遣使請貢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