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皇帝要有強大的心

“這交趾,相較廣東未免也太熱了一些。”

盛夏時節,身著大明五品官服的一個年輕官員拿著手帕不斷擦汗,卻又不能亂了體面與威嚴。

“田欽使忍耐些,此處是比廣東熱。聽說哪怕是臘月,著單衣也行。要不然,那占城稻何以一年三熟?”回應他的,是一個聲音陰柔的中年太監。

“哼,這都快半個月了,看來那莫登庸當真心虛得緊。”

被那太監稱為欽使的,是嘉靖五年的進士田汝成。如今,他以禮部郎中之職,奉命來擔任這交趾宣交使。

當然了,交趾比較特殊。整個二、三月裏。田汝成既和其他一些被選為宣交使和使館司務、衛官的人入宮接受皇帝“培訓”,他們交趾宣交使的三文一武四個頭目,更是參加了兩次有軍務總參謀列席的秘密會議。

田汝成深知此行兇險之處,但他目睹了正德十六年的張孚敬因受皇帝信重、八年多便列身國務殿,這個機會還是想搏一搏的。

現在他說話的對象,是他麾下的衛兵頭目袁紅瑁。雖然只有一旗衛兵五十人,但這使館衛官卻有正百戶的官品。而派到交趾來的袁紅瑁更不簡單,是錦衣衛副千戶的官品。他底下帶著的五十人,更不容小覷。

田汝成這麽說,其實是再次向袁紅瑁確認一下接下來的安危。

袁紅瑁的回答很簡單:“他不敢造次。”

“……我料他也不敢。”田汝成掩飾著自己那一絲絲不安,“無非正與麾下商議如何向我大明解釋,為了試探能不能得大明冊封更會好生款待我們。若我們願意,這宣交使館更是立刻就能開。即便嚴詞呵斥他乃篡位之臣,難道當真敢不禮敬大明,以致內外交困?”

袁紅瑁看了看他,不再說話。

你想得這麽明白,怎麽臉紅了?

哦,這裏太熱。

“彭公公,且不理會這些。本使來到這安興城的消息,彭公公已經散了出去?”

“欽使放心,莫說咱家海貿行這邊已經合作多年的交趾富商大族,便是使團大駕入城的消息,自已傳出去。不僅如此,設下宣交使館,主要便是打理海貿之事也傳了出去。”

“有勞彭公公了。”田汝成笑著對他行了禮,“接下來,便看這交趾會如何行止。”

安興城以西的升龍城裏,莫登庸身著龍袍、坐在他的寶座上。

大明周邊離得最近的這些國家或部族裏,除了烏斯藏這些有自己宗教傳統的地方,交趾、高麗等都有著濃厚的華夏文化影響。

大明大明皇帝的冊封,甚至是幫他們加強大位法統的重要一環。既有冊封,自然又有賜服。同樣,學習華夏禮儀穿著華服,也是這裏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才能做的事。

莫登庸看著從安興城那邊傳來的消息,臉上表情變幻莫定。

大明的欽差使臣確實帶有國書在身,皇帝寶印、國務殿大印和禮部大印都有,但這國書卻不是給他的,而是給國主黎氏的。

正式受“禪讓”一年多以來,莫登庸忙著鎮壓內亂、清剿黎氏余孽,本就打算著遣使赴明廷,聲稱後黎朝子孫滅絕,無人可以繼承皇位,臨終前囑咐讓大臣莫氏權管國事。同時宣稱莫氏得到了群臣擁戴和百姓的擁護,請求明廷冊封其為安南國王。

現在,明使倒提前到了。

群臣擁戴?百姓擁護?現在可還沒到那種程度,焉知明使會不會在安興城聽到什麽閑言閑語?

又不好繼續將他們軟禁在那邊,禁絕他們和各色人等接觸。

即便能冒這個風險,那個如今已經壟斷了廣州到這邊的貿易的海貿行……

莫登庸擡頭環視了一圈自己的文武重臣,緩緩開口:“拖不下去了,卿等以為該當如何?”

他又豈能不知,這些人裏就有不少與那海貿行做著生意。

“陛下,臣以為,天使到了也好。黎氏絕嗣,本就已是事實。如今天使來此,既然是為了設宣交使館,正好以禮相待。想那天使不遠萬裏來到安南,也是要建功的。大明設這宣交使館是想要什麽,如果這使臣能交差,他應該也是想著早日回到大明,另有高升的。”

“把他招呼好,讓他幫著美言幾句,大明皇帝陛下再冊封陛下為安南國王,那就更好了!”

“是啊,不管他聽到了什麽,看到了什麽,大明朝廷還不是聽他怎麽說?陛下,這可是好機會!”

“……”

大殿之中一時嘈雜,莫登庸不由得凝神思索。

現在仍有余孽在反抗,若是新朝得了大明冊封,這些跟著他的臣子也會安心很多。

“聽說那大明欽差使臣,是一個才二十七歲的年輕人?”莫登庸問了一句。

“正是!陛下,美人美酒,金銀珍寶,總能拉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