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有些人的膽子又大了

大明如此之大,天災時有,湖廣旱災,朱厚熜也只是表示知道了。

查證災情、準備賑災,兩事都是會同時進行的,也有國務殿那邊操心。鄭重報到朱厚熜這裏來,一是應有的流程,二是需要皇帝下令去調動資產局底下諸多企業的力量。

比如說,已經成為產糧、儲糧一體的糧儲行,還有皇明記底下的轉運行,再加上河運局。

張侖被喊來聽了旨意,馬不停蹄地去安排了——陛下可是有過警告的:三年後諸企業還沒個改觀,他這英國公就回家養老去吧。

當此之時,京城百姓倒不因為湖廣災情而怎樣,反而都在對各省軍戰隊的總決選議論紛紛。

這件事是從去年開始正式辦的,第一年倒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

但是自從去年底在天壇東面一塊空地上的那個大校場建起來之後,今年這次總決選就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話題。

那處大校場由兵部來負責管理,如今的兵部尚書就是當年屯門海戰時血書入京、後來又立功的汪鋐。

他對這件事的意義不甚了了,事情也只交由一個右侍郎平日裏與五府對接。

汪鋐擔任兵部尚書,有他極為重要的使命。

今天,他就奉旨入了宮,與楊一清一同等候著皇帝從養心殿那邊過來。

不久之後,朱厚熜只帶著楊博來到了這裏,入殿之後看見兩人圍在沙盤旁。

這是歷時兩年多,不斷捏制又完善起來的大明疆域地形。錯誤之處當然還相當之多,但已經遠比純粹手繪的輿圖要精細並實用。

“商議得如何了?”朱厚熜受完他們的參見,坐下之後就問。

兩人都已坐好,楊一清聞言就道:“汪尚書在廣東、浙江都呆過,嘉靖三年攻下台元西岸也是由汪尚書統兵的。如今看來看去,大明海疆甚廣。若只練一支正經海師,恐怕還是定在蘇松最好。離南京近,長江水師有一些底子。從蘇松北上南下,都不遠。”

“蘇松?”朱厚熜皺了皺眉。

楊一清直言:“陛下,水師若成,也要好統禦才是。若設於寧波、台元、福建或廣東,離中樞則太遠了。南京,畢竟還有六部,有守備。再者,南直隸又多一軍,也更穩妥。”

朱厚熜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水師如果練成,戰力很不一般。將來如果領兵之人不好控制,那可真是能輕易割據海外一方——比如那台灣島。

就把它先設在離南京近一點的地方,這主基地更好控制。

朱厚熜不太希望在南直隸,是因為現在浙江、廣東、遼東三處邊市,北京的輕工、重工兩園,還有諸多企業方便的布置都在緩慢侵蝕南直隸許多富家大族的未來。

等到再過個十幾二十年,南直隸在稅收、糧賦、文教等諸多方面都不再能形成很強的反彈能力。屆時,就是破掉南直隸這另一個隱形中樞的時候。

“……陛下,將來定然是要北征了。錢糧儲備,江南還是重中之重。國策會議上,南京戶部對南直隸諸府州、江西湖廣浙江三省之糧賦已不再有代征之權,還是穩妥一些更好。”

聽到楊一清的話,朱厚熜冷笑道:“從今年開始北京戶部統征全國糧賦,他們有什麽好不安穩的?只能說,過去南京戶部代征,內情太多了。”

“海師設於蘇松,造辦戰船軍械、采買糧食軍需,總還能讓江南一些大族富商多些進項。縱有內情,也不致於讓江南諸多人家惶恐不安,誤了將來籌備北征糧餉大計。”

楊一清感覺皇帝這半年多以來,情緒一直就不算很穩定。現在面對這件事,不知為何又一定要表達出如此明顯的不滿之意。

是因為蒙元右翼已經據有青海的消息傳回來後,有些人重提南京國本之重嗎?那也不算什麽吧,未慮勝,先慮敗而已。

朱厚熜搖了搖頭:“為何要設海師,目的很明確,那就是為了將來南洋大事。不能因為好統禦的考慮就先束縛住自己的手腳,這海師就設於廣東,就在東莞及南面諸島間。南直隸的事,好辦。”

楊一清眉宇間透露出一些隱憂。

還是再找機會,和費宏一起勸諫一下吧。

南直隸的事,其實沒有那麽急。對朝廷來說,多準備一點官俸就好的事,真實能收上來的糧賦其實肯定已經會比過去多上不少。大動幹戈的話,畢竟還是會牽涉到整個朝廷、地方近半官員家裏一些可操作的潛規則空間。

……

從去年大國策會議上的議題開始,皇帝想對南京這另一京動刀的實質動作就已經開始了。

其時蒙元右翼在青海的戰況結果還不明朗,又有大換屆提供的諸多進身之階,收回南京戶部對南直隸及三省糧賦的代征權並沒有遇到多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