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汪直名震海疆大計的第一步

皇帝之下,一文一武。

夏言加了太子太保、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冠梁七道,昂首走向養心殿。

做了軍務會議總參謀,此刻他心裏想的是:逢此大世,天恩浩蕩,他才四十九歲,還大有可為!頭上的梁冠,還可多一道。以功封公,入廟,英傑殿上站得看,看後世千秋萬代!

“爾宜勤學,將來位至尚書,庶可脫我家軍伍。”

這是幼年時,父親夏鼎督促他的話。此前慣例,官做到尚書,才可脫離軍籍。

尚書是正二品,他現在是正一品。

軍籍什麽的,他現在已經無需在意這點小事。他一生想一展才華抱負,今日有了用武之地。

朱厚熜與夏言打交道的次數不算多,因為夏言很早就去了地方。

他知道夏言有才幹、有能力,但也知道許多人對夏言的評價。

夏公瑾有兩“直”:耿直、強直。

這家夥,實際上是很強勢的。

看著夏言在自己面前恭敬地跪下陛見,朱厚熜心裏嘀咕著:讓他做軍務總參謀而不去管民政,也許他的耿直、強直會更好一點,而不至於被嚴嵩那種心思猶如山路十八彎的家夥玩崩。

“公瑾已見過了應德,又在陜西呆了一年多。先說說看,應德所說先復套、再拿回青海西域、最後掃滅汗庭之策,這戰略有沒有問題?”

讓他起身坐下之後,朱厚熜立刻幹脆地問話了。

夏言知道在皇帝面前的這第一次奏對很關鍵,直接關系到皇帝後面能不能信任他的意見。

他也很直接地回答:“臣不敢苟同!”

朱厚熜的臉上沒什麽特別的表情浮動:“諸邊大事,朕都在等著你先到任。有什麽想法,直言無忌。”

剛剛到任,軍務總參謀對三邊總督的計劃就說了反對意見,這事自然是敏感的。

才幹與聖眷,皇帝似乎要在兩人間偏向於誰了。

夏言說道:“應德之才,臣自知之。然陜西不比宣大,邊情尤為復雜。吐魯番吞哈密,狼子野心蠢蠢欲動;右翼據青海,南北夾擊之勢只待良機;袞必裏克縱才略稍遜俺答,卻是名正言順的右翼之尊。先復套,則腹背受敵,舍易取難。”

“那你胸中是如何謀劃北患西線之事的?”

“依臣之見,當先趁右翼於青海立足未穩,取青海,絕腹背受敵後患;以青海為基,開邊市,撫烏斯藏。青海、甘肅兩路則出擊土魯番,復哈密忠順王及嘉峪關西七衛;數年後,宣大和西三邊練兵有成,再以數路大軍復套,嘉峪關西七衛及甘肅鎮則保西域無後患。”

夏言說得一點都不磕絆,顯然是心裏早有這番計劃。

朱厚熜斟酌了一下,開口問道:“公瑾可知,俺答信了黃教?”

“……此事,臣有所耳聞。”

“昔年太祖招撫青藏,蒙元吐蕃宣尉使管轄的是青海。永樂年間,太宗冊封了三宗法王和闡化王、護教王、贊善王、輔教王、闡教王,雖造冊給印,青藏實無大明一兵一卒。太祖曾有言,西番之民歸附已久,而未嘗責其貢賦。此後,也只是用茶馬市易,得了些藏馬。正德年間,亦不剌西逃青海。這次右翼趕走了亦不剌,烏斯藏那邊能坐視其事,公瑾以為何故?”

夏言發現自己之前沒有把這些考量在內了,此刻略一思索,開口問道:“是俺答與烏斯藏有了密議?”

“應該是如此。亦不剌在青海,沒有少劫掠烏斯藏。青海易主,都知道他們要花些時間才能穩穩立足,烏斯藏為何沒有把青海重新納為己有?俺答應當是許了黃教傳教草原。如今俺答並不寇宣大,右翼的下一步,恐怕是攻滅土魯番。如此一來,青海就能與右翼連成一片了。”

朱厚熜說完這些,又問夏言:“大明若現在便取了青海,反倒讓烏斯藏、吐魯番都擔憂大明兵鋒。若是先取了青海,如何招撫烏斯藏?朕不能也去信那黃教吧?分兵守青海,能順利復了哈密嗎?”

夏言之前在路上的意氣風發頓時被消磨了不少,一時沉默不語。

朱厚熜又拿起好幾本冊子:“西三邊還只是大明邊事其一。公瑾莫急,先看看西南諸事,還有薊遼動靜。許多事,都拖了一兩年。宣大一戰後,朕與安寧伯那時都想看清形勢變化再做決定。如今公瑾做了總參謀,不妨通盤考慮。大明兵力、錢糧,何時用於何處,只怕都要通盤考量。”

“……臣立功心切,陛下恕罪。”

“言重了。”朱厚熜搖了搖頭,“朕欣賞公瑾銳氣,更相信安寧伯所托得人。只是公瑾這些年在南京、浙江用事,軍國之事關心得少。這幾日,先在武英殿看看秘档。你有什麽疑惑處,可徑入禦書房,朕自會解疑。”